Wednesday, December 12, 2001

房事危機

2011年12月12日

香港的住屋問題,是永遠解決不了的。
看看地圖:香港是中國大陸這個大漏斗口岸的一塊小地氈,中國的黑金,西洋的資本,進進出出,都必在門口這塊地氈上擦擦腳。香港在中西資本交滙之間當慰安婦,英國人早有眼光,當了一百五十年,今後一段日子,還要當下去。
房屋這就永遠不夠了。香港無論如何「中國化」,對大陸的中國人永遠有吸引力:英國人布組的基因,留下的體味,剩下的一點點與小農土包子根本不同的氣質──不錯,共產黨可以把這一切盡情摧毀,請便──但把香港改造成汕頭、廈門、上海、連雲港的其中之一,損失的,不是隔洋看熱鬧的英帝國主義。
上面對於香港,既有一股天生想改變,使之跟自己一樣的生理熬癢,但在關鍵時,想到一個「錢」字,又不得不一面咒罵、一面縮手。就這樣忍不住狎一把,卻又右手打左手一下,告誡自己要自律,這等矛盾的煎熬,有點像少年天主教徒打手槍,看着也替他抓狂。
這倒好。若香港變成汕頭、馬尾、上海,大陸五光十色的錢往哪裏藏呢?所以香港的住屋永遠是問題。當然,中國式思維,永遠是「數字」指揮腦袋,曾蔭權說,香港可以有一千萬人口──在數字上,一千萬人口當然無問題,把海港填平,有一天從灣仔步行到尖沙咀;或者夷平一座山(當然不是豪門奢居的太平山,可以挑窮鬼比較多的地區如荃灣屯門,剷掉大帽山──愚公移山,不也是中國文化的精神麼),把大海無限量的填,莫說一千萬,香港住一億人也可以。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人口的質量。「人口」是一個學術名詞,但「人口」之下,可分為公民和屁民。譬如,四百萬的瑞典人、芬蘭人、挪威人,跟四百萬的盧旺達人、津巴布韋人、蘇丹人,在本質上,是不同的。曾特首是華人,佛山給貨車撞死的小悅悅也是,但我們曾爵士的生命價值,難道跟小悅悅是一樣的嗎?
這樣「獨立思考」,就會想開的。香港的「住屋矛盾」,永遠會「深層次」下去。即使有一天,全香港都屁民化:一千萬人,通通喧嘩吐痰,抱着小孩在迪士尼小便,不要怕,香港的房子永遠是全世界最值得投資的商品,所以,「一國兩制」,從商業的角度,永遠是樂觀的。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