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6, 2012

靜女其姝

2012年04月26日

靜女其姝,這句話是何所指,今日是沒有人懂了。
「盛女」危機,是香港的消費共業。
女人把自己當做商品:整容、護膚、繪甲,加上娛樂八卦、股市行情,然後是商品的贊助商為香港 Define了什麼是「女人」。

既然是商品,必然有價錢,商品、價錢、市場,像紅綠藍三原色,成為港女的基本元素。

有此三樣,問題來了。商品、價錢、市場,必然有 In和 Out。什麼是流行?流行多久?一件商品,不再流行了,是不是像自助餐的剩菜一樣,餵豬吃,或者丟進堆填區?

二十年來,香港整整一代人,自困在什麼叫 In、什麼叫 Out的爭論之上:一個髮型、一款衣服、一套流行詞彙、一個型號的手機,一旦 In了,就可以加入喧嘩的一羣,有朋友、有社會關係、有排滿兩星期的約會。

一旦被審決為 Out了,則自我放逐,孤獨終老。 In即是 Young,那麼你懂得昨天的事情和人物,就是 Out了, In即是喧嘩、粗俗、中文不通、英文不好,那麼你個性靜一點,雅致一些,中文和英文都流利清通,你就是 Out了。

剩女和宅男,就是香港自己作的孽。殖民地時代,英國人領導的人文品味,一切都教化過你:喝咖啡時,小銀匙擱在小碟子上;人多的地方,不要聲浪太高,看見你沒見過的事物,保持淑女的矜持,不要什麼都嘩!嘩!嘩!還有,維多利亞時代承傳下來,淑女要找君子,遇到不同的意見,淡淡笑一笑,不要搶着什麼都「發聲」。

不要隔着一大堆人扯開喉嚨呼喊,找你的男人,敬移玉步,走過去,在他耳邊說話。不必學芭蕾舞和鋼琴,儀容大方,只要穿衣服不必紅綠撞色譁眾爭艷即可。

殖民地時代,高等華人有名媛。名媛是從來不喧嘩的,也不炫耀太多的「觀點」,那時沒有盛女,都教你怎樣做人,然後是做女人,然後才是做一個風姿婉約的女人。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