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04, 2013

文化人與崇洋

2013年03月04日

一宗「藝評」醜聞,掀起被頭,才女加評審主席男一名,順籐摸瓜般同遭「抓獲」。利益輸送是赤裸裸的,此一「文壇盛事」,一時引起圍觀。

一位了解中國極有見地的朋友說:以中國的潛規則,這對男女,將來會有官做,一個一旦「住滿七年」,成為「香港人」,會是特區教育局的「政治助理」,另一個將會是創建「特區文化主體性」的「文化領導」,像以前的周揚。

周揚此一中國「文藝評論家」,稱為「文藝沙皇」。周揚是毛主席御點的一名文藝家奴,五六十年代的文藝大批判,包括「胡風反革命集團」案,「丁玲反黨事件」,都由周揚執行。但剃人頭者的周揚後來也被他的毛主席打為「反黨」,坐了十年大牢。

香港這位評審「主席」,確實有周揚的潛質,但是我認為有一大缺點,這位主席太過崇洋,文字夾雜大量英語詞彙。如果我是他的共產黨上司,看見這種中國方塊與英文字母雜交的「論述」,會很礙眼,譬如:「文化(culture)的主體性(subjectivity),如果撇開『他者』(otherness)的上層界定(upper-level definition)、飲食文明(food-and-beverage civilization)來區分(differentiate),則中國人(Chinese)用筷子(chopsticks)進食(eat),西方人(Westerner)用刀叉(knife and fork),未嘗不是一種結構性(structuralistic)的後殖民特徵(post-colonial characteristic)。」

這類高深的論文,由於有學術見地,長期在「文人辦報」的一份「知識份子報紙」成為生招牌,而且該報最近加價至八元,售價與其「文化評論」聖誕樹上掛着的英文學術詞彙成正比,雖然也「一分錢、一分貨」,但是我覺得,這位主席踏着儍呼呼的「知識份子報紙」烏龜背過河,至今雖然成功,但欲更上一層樓岸,要戒崇洋,嘗試努力把英文學術名詞(jargons)都進行刪除(delete),將會是更有建設性(more constructive)的做法(method)。

真的,我沒有騙你。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