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7, 2016

這兩個字不便宜

2016年10月16日

僑居香港的外國朋友紛紛問:這個地方發什麼瘋,港獨紛爭,尚未解決,突又爆發支那風暴。

因為蘇格蘭、魁北克、台灣、西藏都想獨立,西方朋友都明白港獨是什麼意思。但是支那一詞,引起的爭議,就比較難解釋了。

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中國」一詞的發音,至今仍是穩當清晰的「支那」,所以拉丁文化人士,獲知他們口頭辱華了幾百年之後,只有最近幾天才引起十三億人大怒,覺得很困惑。

向英語系人士解釋,也要話分兩頭。英語的China讀「猜那」或「普通話」的「拆那」,所以英語世界人士無法理解為何南歐人一聽到中國人這幾天對他們的一個詞彙覺得暴怒而可以產生一點點不安。英美人士完全沒有感覺。

而且這個i字,英美發音不同。英文的Either,與美國人講的Either,一個唸ai,另一個唸ee。Anti-missile的那個Anti,英美發音也不同。所以支那辱華時件,英語世界人士一頭霧水。

據說泰語和馬來語也稱支那。不知是不是因這兩個國家比較弱小,那邊幾百萬華僑一直也沒有感覺。當然,將來一帶一路實現之後,錢派到了,喝令該兩國更改詞彙,沒有問題。

支那一詞,據說始作俑者印度,古梵文為「大智」之意,印度人最會裝儍,也不理會。

就此事最懂得路數的當然是日本,因為戰後經過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中正向日本交涉,不准日本再使用支那一詞。日本尊敬蔣公以德報怨,放棄戰爭賠償,一九四五年以後日本不再稱支那,改兩個字,以換取那時的中國索取巨額戰爭侵略賠償,當然悄悄快速遵命啦。

因為據說如果日本真要賠償,以當時通脹計,殺了這許多人,至少美金兩百億。蔣介石放棄索償此一立場,由毛澤東周恩來也向田中確認,如果還支那支那的叫下去,蔣介石一光火,就會改變心意索償了。所以那兩字,每字值一百億美金。這兩個字,一點也不Cheap,其實身價極貴。

支那風暴,理性一點來看,其中有語言學、歷史、文化習俗、經濟的龐大通識。更扯上鴨脷洲古語發音考據(後來查明無關),兩個香港年輕人惡作劇,但如果以平常心看待,也令人增廣見聞。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