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30, 2009

A 貨

2009年12月30日

一名「英國人」在大陸運毒四公斤,抓獲被判死刑。在聖誕和新年假期,「英漢」在中國處死這件事,成為蘭桂坊一眾女精英閒話的一道甜點。

「有沒有發覺本案最大的笑點,是所謂『英漢』?」我拋出氣球:「華文傳媒,都說『英國人在華運毒判死刑』,看看照片,原來是個南亞裔歸化的英籍公民,即是重慶大廈門前欄杆倚着的一類,你會暗自鬆一口氣,還是覺得掃興?」

「當然鬆一口氣,」 Angel說:「初初以為是抓了一個祖迪羅,或者 Clive Owen,再不濟,是一個米高堅,怎知是個黑柴。」坐在一旁的女友蘇珊娜,覺得她有點過份,笑罵一聲:「咪咁衰喇。」

「不過話說回來。」女律師L說:「去年,聽說 Rebecca在 San Fran嫁了一個美國人,我們一眾好友,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是她的丈夫,不是畢比特,或一個像李察基爾的帥坑,就算年紀大一些,都像奇連伊士活,都在 IFC的哈林訂了桌子,請新婚夫婦開紅酒,沒想到老公帶回來,是一個墨西哥裔的新移民,都覺得好寃。」

眾人笑成一團。 Angel問:「傳媒不是應該客觀報道事實嗎?為什麼顛黑倒白,把一個歸化了的印巴裔男子稱為『英國人』?如果這種道理成立,那麼我們曾特首爵士,還有許多口袋裏隱藏着一本英國護照的特區高官,豈不是都成了英國皇室成員?」

這是什麼心理?「說是『英國人』準備在中國打靶,不能怪華文傳媒,是華人積壓一百五十年來的自卑感,好不容易等到今日,找到一個宣洩點。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這下好,反過來,現在是我向你開鎗。」L說,畢竟讀過一點社會學,說來頭頭是道,有知識的港女,不容低估。
「這條所謂英漢,雖然是A貨,十三億人民先當真的收了貨,就像追捧 LV和金勞,剛剛有了一點經濟能力,第一步,先在羅湖城掃偽品。經濟學大師張五常說,買假貨,是為下一步有能力買真貨做的熱身準備,所以,五年之後,真的把一個英美白人抓起來打靶,才是洗雪國恥的一天,那時死囚脫光衣服先遊街,驗明一身白膚色,再開鎗,而且不收子彈費─送的,國家富強了,這點錢,我們出得起。」大家乾杯,過了一個快樂的晚上。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