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24, 2010

黃禍

2010年03月24日

與澳洲人西蒙在京士頓街一家意大利餐廳短叙,他住在北京,這兩天遇上沙塵暴,以為逃亡來香港會安全,哪知道香港也一片灰黃。
「黃禍無所不在,」我笑着勸慰:「日本、韓國、台灣,一一淪陷,想逃避,要南下澳洲。」
「這是一場環境的崩塌之災( An Environmental Meltdown)。」西蒙說。
我聽了,不太舒服。英文 Meltdown這個詞,級數很高,只有一九八六年前蘇聯切諾貝核電站大爆炸,才叫做 Meltdown,這個洋鬼子,對我國很不友好。
「我不認為有這樣嚴重,」我辯護,即刻想起魯迅著名的「臭蟲論」──當人家抨擊中國人有什麼陋習時,馬上說「外國也有」,像家裏的臭蟲,你家有,我家也有:「倫敦在二十世紀初,也一片毒霧,所以叫霧都,曾經一年之間因毒霧死了兩萬人。北京還沒聽說有沙塵暴致死的,可見是西方傳媒在誇張。」
「中國的環境災難,還是對全球有貢獻的。」西蒙的印度裔女友說:「我們住在澳洲,在報上看見人說世界環境出了問題,抬頭還看到藍天。環境污染這個概念,對於西方人十分抽象。但如果誰不信,去北京一行就看到了:灰黃的空氣,咳嗽窒息,走出城市,樹木砍光,黃土一片,六成水荒,中國可以成為全世界的污染活樣板,讓我們印度人也警醒,如果沒有信仰,只追求物質,將來從德里到雪梨,都會像今日沙塵暴的北京和香港。」
「但是中國人是靈活的,」我答:「像香港,明明都黃黑得伸手不見五指了,天文台就是稱為『煙霞』。英文叫做 Haze──英國人留下來的詞彙,殖民地餘孽撿起來當寶用,欺騙自以為『當家作主』的萬千愚民。不過,別小看中國人的優點,連秦始皇的專制都能忍足二千年,一點點煙霞,很浪漫,死不了人的。」
「已經是沙塵暴了,還叫 Haze?」西蒙跳了起來。
「還有一個字,叫做『迷亞思媽』, Miasma,但略嫌學術了一點,不夠口語化。」我答。
「鬼啦,別那麼矯飾,」印度西施說:「就是 Sandstorm。」
當影展的洋人評審在柏林遙距讚賞了《歲月神偷》,特區政府乖乖保育了永利街,現在,也有洋人反對「煙霞」這個詞彙了,還得到公認英文比中國人都好的印度人附和。在中環精英爭當洋奴的時代,謹將洋人的權威意見紀錄下來,當洋奴,徹底一點,是沙塵暴,或 Miasma,不是阿 Q的煙霞。可以嗎?吓?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