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7, 2011

沈旭暉: 傳統基金會經濟自由指數:特區的迷思

2011年1月17日

 【咫尺地球】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聯同《華爾街日報》發表2011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作為中國特區的香港排名世界經濟體第一,中國排名135。自1995年這指數出台,香港就一直居榜首。香港政府無論在殖民時代還是特區時代,都高度重視這指數,視之為香港最大賣點之一,政府不但公開表示歡迎,在對外介紹香港的官方宣傳品,這指數也例必在顯眼位置出現。

 過分重視單一指數有風險

 但這樣做有相當潛在風險。這指數雖具一定權威性,卻不是同類指數的唯一權威,一般國家地區多不會高度重視來自個別機構的單一指數,只會把它作為一籃子參考之一。特別是製造這指數的傳統基金會在美國立場鮮明,不像大學那樣強調超然中立,而是開宗明義以弘揚保守主義為目的。這裏我們必須了解美國智庫的不同種類﹕有一些像布魯金斯,強調沒有統一立場,成員只代表自己,也就是和大學差不多,曾擔任副國務卿的現任布魯金斯主席就笑說他的意見跟同僚甚少一樣。這類智庫也會因為成員的主流傾向被賦予色彩,但底線是不會直接進行宣傳工作,成員只集中做研究,應用研究到社會是其他人的事。傳統基金會則不同,它成立以來就以推廣右翼理念為己任,在研究以外開宗明義兼做傳訊(advocacy),因此不時被質疑學術公信力。它成立於1973年,初時只有數名員工,規模能迅速擴充至和那些百年老店平起平坐,和它的高度政治化息息相關。

 假如一地政府引述一個傳訊式智庫的指數為權威,邏輯上,這個政府起碼應認同這智庫的大方向。傳統基金會宗旨包括限制政府功能、重視個人自由、捍衛傳統美國價值、加強國防實力,這些路線就是在美國也具爭議,而且幾乎與中國現在宣揚的價值和國家利益恰恰相反;在1990年代,第一波中國威脅論就是由傳統基金會傳出。香港雖然強調市場經濟、積極不干預,因此被傳統基金會列為樣板教材,但事實上,傳統基金會主張的經濟政策依然難完全嵌入香港,例如它希望政府在不同內政範圍的角色都愈小愈好、在國內是反對奧巴馬醫療改革的旗艦,這精神和香港行政主導的需求就難以脗合。而且傳統基金會的經濟理念不能被切割看待,前提是相信明光社一類價值觀能在自由市場有角色扮演,不同香港強調自由市場的同時,又以多元文化為核心價值。只因為傳統基金會把香港排在第一就視對方為權威,並不十分恰當,筆者的美國智庫朋友經常對特區政府這樣重視單一指數難以理解,起碼美國本身就不會這樣引用這指數。

 這指數之所以重要,是基於傳統基金會的一個基本假設﹕指數排名愈高的經濟體,會擁有較高的長期經濟增長速度和繁榮程度。這假設需要以長期的量化研究數字佐證。一些經濟學家計算了這指數和各地經濟增長率的關連指數(correlation index),卻多發現兩者的關係在統計上算不上重要。金融海嘯後,學界經常拿冰島為笑話﹕在1975年,未有傳統基金會指數以前,冰島在另一智庫Fraser Institute的經濟自由指數排名全球53。1990年代開始,冰島政府受極嘉許香港積極不干預的自由經濟泰斗佛利民影響,徹底改變經濟體系,打進傳統基金會指數前10名,結果在金融海嘯一役全國破產。以提出震動療法改革東歐經濟馳名的經濟學家Jeffrey Sachs乾脆俐落,用一堆圖表論證經濟自由和經濟發展之間毫無關係,這指數只是一個心理關口。

 基金會傾右翼 與港理念不合

 今年傳統基金會公布排名時,對香港作出溫馨提示,說新加坡愈追愈近,假如香港要留在榜首,應該「還富於民」。還富於民自然不錯,但看見這標題還是感不可思議,因為這並非傳統基金會一貫政策,看下去,才知他們建議的首要是降低利得稅,即「還富於商」。傳統基金會認為香港應還富於商的另一原因,是聯制度已成熟、政府毋須那麼多儲備,這雖然並非香港學者共識、甚至有支持自由市場的學者認為目前儲備只是「剛剛合格」,但原來也值得公眾討論。問題是香港儲備除了穩定聯匯還有其他戰略用途,例如為抗擊國際金融突襲、穩定中國市場入口把關,以傳統基金會的全方位右翼背景提出上述建議,北京定必敏感。諷刺的是,假如港府真的還富於民,而採用不合自由市場教條主義的方式,卻很可能被傳統基金會定義為干預而降低排名。

 據目前趨勢,香港在這指數被取代榜首地位是早晚的事,由於以往政府高度重視這指數,屆時難免激起無謂的漣漪,宣傳「香港經濟表現在世界主要相關指數均名列前茅」似更實事求是。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文理學院副教授及對外關係統籌主任 沈旭暉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