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03, 2010

海地模式

2010年02月03日

許多殖民地「當家作主」後的失敗,冥冥中有一樣的公式。

譬如地震災難的海地。在法國殖民地時期,海地是拉丁美洲最富庶的國家:海地出產的糖、咖啡、棉花,佔十八世紀法國貿易額的三分之一。

不錯,海地的自然資源,都由法國奴隸主掠奪了。但是,沒有法國奴隸主來剝削、推動出口,海地不會富庶。如同今日中國,沒有香港和台灣商人北上,當企業的奴隸主,剝削廉價勞工奴的血汗,為歐美設計的貨品加工出口,又哪來今日中國四方稱頌的富強?

所以,要認同今天中國的成就,必須先表彰帝國主義的功績。沒有英法帝國主義二百年前給你豎立的典範,讓你今天抄襲,中國沒有今日之經濟奇蹟,這一點,不要青筋暴現的反駁爭辯,沒有用的,一切只是三歲小孩的常識。

閒話表過。海地什麼時候出問題?海地富庶了,法國人在海地推行了一點平民教育,讓黑奴讀書,有一個受了教育的奴隸,名叫羅費朱,受了法國革命的鼓舞,很想「起義」。但他很「和平理性」,只希望跟法國人「和平談判」。奴隸主哪裏會甘心交出權力?法國那時已是革命後,標榜人權、平等、博愛,但只對法國人,奴隸是無權享受革命成果的。把羅費朱用鎖鍊綁起來,運到巴黎審判。

羅費朱死在巴黎。海地黑人醒覺了,覺得跟你講道理沒用,羅費朱的兩個門徒,拿起武器,「起義」了。法國人打不過黑奴,很快就捲鋪蓋回國了。

於是,海地人民「當家作主」了。兩個門徒成為革命成功,其中一個,自封為王,把海地變成自己的王國。黑人趕回菜園,繼續做牛做馬。第三世界的革命,由於民族基因問題,都會走樣的。從此,海地雖然獨立,但海地出現了一個本地的「精英階層」,聯同腐敗的黑人政府,一起剝削黑人。

海地的「精英階層」,像香港所謂「中環人」一樣,有一個名稱,名叫「摩拉托」( Mulato),摩拉托這個字,源自拉丁文的「騾子」( Mulus),意思是馬和驢雜交的動物。什麼意思?就是指法國奴隸主和黑人生下半黑不白的混血兒。

摩拉托與黑人國王勾結,即使有「選舉」,也沒有用。今天,摩拉托只佔人口百分之一,卻控制了全國五成以上的財富,這樣的國家,怎會沒災難呢?海地大地震的一片危樓瓦礫,看上去,像馬頭圍道那幢唐樓倒塌放大了千萬倍。

海地不幸,處於地震帶,但鄰國多明尼加也在地震帶,人口差不多,多明尼加人均壽命比海地長十三年。香港有沒有「海地化」?或許有點過慮,但香港人均壽命七十八歲,雖然地產商百分之一人口,控制了七八成的財富,但香港一半像海地,但另一半,活得比多明尼加幸福,笑一笑吧。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