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7, 2010

校園政治正確

2010年02月27日

世界在進步,崇洋的香港,也模仿西方,成立了一個「平機會」,目的是消除歧視。
為了消除歧視,大家都知道,不可以叫「老人」,改稱「長者」;不可以叫「妓女」,改稱「性工作者」;不可以叫「嫖客」,改稱「恩客」。
消除歧視,促進平權,大家都同意,應該由學校的教育做起。可是學校偏偏又是等級最分明的地方:校長、訓導主任、教師、學生,就有了四個階級。連大學也分為「教職員餐廳」和「學生 Canteen」,教職員餐廳有漂亮的女侍應,嬌聲接單候命, Canteen要你自己排隊買杯 麪,坐下來之後,有一個六十歲的阿嬸,不,女長者,伸過掃帚來掃地,喝令身為學生的你,把雙腳移開。
因此,在學校裏,先要讓學生學習平權反歧視。反歧視,要從自身不要看不起自己開始。
以下是學校裏常用的一些充滿歧視的術語,經過政治正確的矯正,校長和老師的統治階級,與身為公民的學生,距離一下就拉近了。
例如:學生在上課時打瞌睡,不可以說他「上課瞓懶覺」,他只是在經歷「短暫的意識限制」( A brief rationing of consciousness)。
學生在課堂交頭接耳交流八卦消息,也沒有違反什麼紀律,大家只是在共同參與一些「類似事實的資訊之快速傳遞」( The speedy transmission of near-factual information)。
學校的食堂,魚蛋有蟲卵,三文治的 麪包印着廚房工人的手指印?不,食物並不「恐怖」,只是「對消化有挑戰性」( Digestively challenged)。
你沒有「遲到」,不可以說遲到,只是「抵校時間的重新定配」( Re-scheduled arrival time),就像班機誤點,航空公司也宣布,飛機沒有遲開,只是「重新制定時間」, Re-scheduled。
「去校長室見校長」?說出來,會受同學排擠的,正確的說法是:「對行政部門的一次強制性實地考察」( Going on a mandatory field trip to the administrative building)。
上述新人類語言,都是美國中學生的智慧創作,九十後和 00後的一代,努力呀。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