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15, 2010

一九六七

2010年05月15日

一九六七年,我剛讀小學不久,香港的氣氛本來很繁盛,到了五月,忽風雲變色。
我家的父輩,都是親中愛國人士。許多是文化界,他們常常在家裏閒談沙龍,說起荷里活明星格力哥利柏和英國毛姆的小說,都眉飛色舞。那年五月,他們忽然都穿上白衫藍褲,胸戴毛章,一起上花園道的港督府高叫口號。幼小的我才知道,大陸的毛主席,掀起「文化大革命」,香港的「反英抗暴」開始了。
「港英」本來好好的,忽然十惡不赦。以港督戴麟趾成為帝國主義頭號敵人,戴麟趾原名 David Trench,中文譯名,源自詩經,幼學瓊林也有「鳳毛濟美,麟趾呈祥」之說。其時的大陸,正在「破四舊」,毛澤東摧毀中國的精緻文化,很小時我就意識到,所謂「港英」,對中國經典之珍愛,在許多中國人之上。
這就是我「獨立思考」啟蒙之始,親中人士包圍港督府貼標語,全是紅衞兵式的口號,像「港英必敗,我們必勝」啦,還有「戴麟趾滾出來向中國人民謝罪」啦,大標語把一座港督府,貼成一座像七月十四盂蘭節準備燒衣的紙府。愛國同胞情緒激動,高唱毛語錄歌。戴麟趾爵士如果那時候走出來,非遭零刀碎剮了不可。但港督很堅強,沒有出來。這時,我反倒想起了毛澤東的詞句:「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情緒越演越烈,市區出現土製炸彈,電台主持林彬先生,遭縱火燒死。暴亂很快平息,因為中國人喜歡揣測主人的心意,當時大家以為,毛澤東會借文革之勢,揮兵南下「解放」香港。但揣摸錯了,毛主席沒有這個意思,他的智商比他統治的許多臣民高許多。
香港的生死,在毛澤東一念間。理性的英國人,不會戀棧香港,只等毛先生一個電話,戴麟趾就會離開。如果當年香港「解放」了,就會變成赤柬的金邊,什麼曾蔭權、孫明揚,陳方安生,都會問成漢奸罪,不鎗斃,也會勞改至死的。
後來香港更繁榮了,後來,我去英國讀大學。畢業之後,我回香港,第一件事,就是乘火車去北京。到了北京,我上毛主席紀念堂,在毛主席的遺體前致意,在心中說:「毛主席,感謝你當年沒有收回香港,先有你老人家明智的遠見,才有我後來受西洋文明教育的造化。」
我知道這樣做,只顧一己終生的幸福,有點自私,但中國人的荒誕,我無意分擔,中國的苦難,我也沒有詮釋的興趣,我很渺小,在蒼生裏,我只是一個念舊而感恩的人。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