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01, 2011

香港品牌 全民保衛

2011年01月01日

「品牌」這兩個字,近年在華人社會十分流行。許多人一覺醒來,看見廉價勞工生產的 T 恤牛仔褲,全部只釘上西方跨國企業的名字,「獨立思考」了十年八載,終於悟出,原來沒有了自己的「品牌」,就沒有了話語權。

品牌有擁躉

沒有話語權,中國的 GDP 再強勁,也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品牌論」流行,是一些人終於頓悟了一點常識,發現要急起直追,不能夠只憑 Made In China, 而是要Made By China.

一個品牌的確立,有五大條件:一.市場上競爭激烈,品牌代表的訊息要傳遞迅速;二.要在市場看見品牌,即刻喚起堅強的公信力;三.在感情上連接顧客與產品的關係;四.馬上刺激購買者掏腰包購買的衝動;五.這是最困難的一點:在買了你的產品之後,下次還要再捧場,建立使用者對產品的忠誠。

香港特區政府時時僵硬地用問卷問香港人有幾多以做「中國人」為榮?華文傳媒報道英國國力,隨著經濟衰退走下坡,但英語世界的文化品牌,效力宏大,從來不必發甚麼問卷,閣下自動自覺就要為子女的教育儲存英國學費。

英國倫敦大風雪,上千香港留學生滯留希斯羅機場。《金融時報》評論驚呼:一場風雪,毀壞了英國的國家品牌。但品牌的厲害正在於難以一夜之間毀滅,雖然在理論上四十年來的大家樂快餐店,可以因為最低工資而展開聲譽救亡;但美國的麥當勞,長期被指為廉價青少年員工、食物引致心臟病和膽固醇過高,麥當勞在世界的分店愈開愈多,盈利不斷增加,麥當勞的 CEO 從來沒有就任何反麥當勞跨國工業的環保組織的抗議,召開甚麼記者招待會。

品牌不會倒

品牌的魔法正在於此。不只是「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ll),一個國家如英國,品牌卻日不落,在缺乏世界其他民族的有效文化競爭之下,原來是根本不會倒。挑戰英語文化品牌,中國近年想到了把孔子重新抬出來。

但孔子的形象和學說,在世上缺乏吸引力: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子,如何與銀幕上青春活潑的「哈里波特」風塵三少俠相比?孔子中國能不能在世上建立公信力?看看諾貝爾和平獎的爭論就知道。中國即使努力建立品牌,有沒有令世界消費者回頭再花錢的忠誠信心?許多去中國大陸旅行,看見滿地的假冒奶粉和雞蛋,惡劣的公廁衛生條件,大呼怕怕,都說「去過一次就夠了」。

日本和中國有釣魚台之爭,香港保釣份子長期煽動反日情緒,但每年聖誕新年,香港人到北海道浸溫泉卻從來沒有減退。日本的溫泉在中國和香港,建立了公信力的品牌:白茫茫的雪地,露天風呂的好心情,雅致的園林風景,美不勝收的環境設計,北海道建立品牌,不為任何政治情緒所削弱。

香港身為「國際城市」,品牌地位卻是一九九七年之前殖民地管治建立。法治、自由、秩序,相對於文化大革命的中國大陸,殖民地管治,在麥理浩手上,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免費房屋政策,品牌內容光芒至今,特區政府「當家作主」上台,可以小家子氣地改掉郵箱的紅色,可以改掉警察的制服,就是不敢「改革」香港的法治和廉政公署。

維護香港的國際地位,就是全民保衛香港的品牌。上海會不會追上來取代香港?從品牌的文化歷史和心理學來看,中國不太可能多一個像香港的品牌,更大的可能,是多過十年,珠三角口岸原來的品牌陷落。這一點卻又像歷史的宿命,要另開章節才說得分明了。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