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6, 2012

IT奴

2012年07月16日

當人家對你講話時,表示一點尊重,要看着對方,仔細聆聽。

IT有沒有「改善」生活?還是在破壞「人生」?

英文的 Life,有不同的意義,在這個骨節眼上,出現了許多矛盾。專家指出,十八歲的青少年,已經不可以超過平均五十分鐘不上一上 iPhone或者手上的 iPad, Check一 Check自己有沒有所謂的 Message。

首先是「開會」的定義受到干擾。一張桌子圍着,有人在發言,但坐在你身邊的那個人,按着手機,小小的藍螢屏上,文字飛快地滾動着。當然,說話的那個人很沉悶,你偷眼看着鄰座的那塊小螢屏,瞥見許多無聊的「訊息」:「今晚去邊度啊?」「有沒有看過最新的蜘蛛俠?男主角不夠上一齣那個靚仔呀?」或者「端午節快樂」,附加許多個黃色圓形的微笑頭像,或者大拇指,或者心形的徽記。

最不宜被手機短訊分心的地方,依次是教堂、劇院、任何有人在台上演講的場合、婚禮和大學的畢業禮。如果無數的約會和晚宴,人活着的定義,是 iPhone有沒有收到口訊,以及迅速按幾個掣鈕,有沒有及時回覆口訊,不論有沒有錢,人生都十分悲慘。

四十歲這一代,依稀還記得什麼叫社交禮儀:人家對你講話時要專注,做一個「聆聽者」( Good Listener)。手機短訊的發明,當初的用意,是避免鈴聲響起,干擾你的生活,在一個會議上,你要說一聲對不起,跑到走廊上通話。本來,有了文字短訊,都市人可以專注一點。但事與願違,因為手機微震了一下,你更要低下頭來打幾個字回覆,你身處的境地,你不聽對面那個人講話,低下頭,手指在忙着,對面的那個人,會更有挫敗感。

還有拿着手機亂拍照。香港都市人可不可以戒掉用餐時菜端上來先用手機拍一張照再動刀叉的惡習?好像回教國家的屠宰場,在殺一隻羊之前,拿出可蘭經,對着羊唸一遍經文,祝這頭動物歸天。手機不是可蘭經,你面前的那道名菜,賣相良好,也不是一隻即將輪迴的羊吧?在晚宴時,菜端上來,幾個港女瞪大眼:嘩,好靚呀,像三歲小孩唱遊般雀躍地拍一陣手,拿出手機,咪住,影張相先──我承認,我真的好 Out,遇到這種場合,我最想逃避,跑出走廊, Send一個短訊給我的 Facebook或微博,傳遞出去此刻的心情:我想嘔吐。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