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11, 2010

汪學

2010年04月11日

前中國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衞的書法拍賣,高價幾十萬元成交,證明「汪總」的墨寶,有藝術價值。
市場沒有因為汪總的功過對一件文物產生情緒的偏見。收藏古董保值,是經濟活動,汪總生前是不是「漢奸」,是政治問題。中國主辦奧運會,都說體育的歸體育、政治的歸政治,經濟當然也一樣,理性而科學,這就好。
汪精衞生前自辯,說自己沒有賣國。是主戰的蔣介石打仗不力,先丟棄了南京,日本人佔領了半壁江山,汪總才「應邀」回到敵佔區去建立政府,維持秩序。淪陷區的中國百姓,當年都說自從汪精衞回來,與日本人建立了溝通渠道,下情可以上達,日子過得不壞。
中國人很現實,什麼是大是大非,吃得飽,不管誰統治,只要有一碗安樂飯吃,就是大是大非。滿洲人康熙統治漢人,就比明朝的崇禎優越,有米有糧,還宣布永不加稅,不然哪來的「康雍乾盛世」,到今天還走紅大陸的電視劇?
汪精衞不過是另一個紀曉嵐,為乾隆皇帝服務,編修四庫全書;或者是周錫年、鍾士元等諸爵士,為英國殖民地貢獻才智。清兵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殺人八十萬,比南京大屠殺多兩倍半。從紀曉嵐到曾國藩、翁同龢,是賣國嗎?好像沒有人這樣說。
汪總的運氣不好。康熙乾隆都比較理性,坐定了江山,不會發動珍珠港事變,無端端攻打北美洲。日本卻瘋了,炸珍珠港,事前沒有向汪精衞「諮詢」。一旦惹毛了美國,汪精衞的問題,就變成與法國的貝當政府掛鈎了。日本一旦與希特拉結為軸心國,汪總這一注就押錯了。
如果沒有太平洋戰爭,歷史是現實的,汪總的地位完全不同。就像英國的瑪麗王后,如果五百年前革命成功,莎士比亞的劇本,也會改讚頌瑪麗,而不是擦伊麗沙白一世的鞋。汪總押錯寶,是不懂得「閱人」。日本軍人政變上台,軍人政權,沒有理性。思想家胡適,本來像汪總一樣也主和,認為打不過,就該投降,但胡適後來看出苗頭不對,日本的軍閥不可信賴,就改了口風。從政的人,最緊要有這一點清醒和機智,任何激情口號,是為了迷惑別人,自己千萬不要輕信。汪精衞性格浪漫,他的缺點,是把感性取代了理性,把假的當做了真,他一直都想當烈士,而不知道中國的烈士,十之八九,都是頭腦簡單的笨蛋。
在香港,想「從政」,出於這個小小的海港獨特的環境,讀西方政治理論,沒有用的,最緊要是透澈研究「汪學」,汪總的墨寶和文字,在香港有人欣賞了,是一個好的開始。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