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3, 2010

鳥兒叫

2010年05月24日

香港多區:中半山、筲箕灣、美孚新邨、將軍澳,都有市民「投訴」,不滿凌晨有雀鳥鳴叫,市民睡眠受困擾。

因為氣候暖化,鳥兒兩三點就醒來,除了烏鴉,有一種叫小葵花鳳頭鸚鵡,天天清晨就唱歌,立法會議員馮檢基說:在反映民意,當局對雀鳥「採取驅趕措施」之後,已有改善。

社會充滿各種喧嘩,洋人住在香港,寧願搬到南丫島和西貢,住在山村野嶺,就是想聽見雀鳥的叫聲,遠離中國人的大嗓門。在城市生活,還聽見雀鳥鳴叫,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而不是狂躁的辱罵和喧吵,本來應該感謝上蒼。

一旦模仿了西方的「投訴式民主」,擅長向權力膜拜的刁民才不儍,地產商天天拆房子打樁,噪音不斷,無人投訴,因為這是「經濟發展」。對面蓋了豪宅,自己的房子也跟着漲價,沒有人會為自己明天的利潤而投訴的。

在酒家,鄰桌幾個中國籍中年男子口沫橫飛,交流沖涼按摩經驗,也沒人投訴,他們可能是黑社會,敢叫他靜下來?走出大門,刀把子侍候。

只有清晨的鳥兒沒有攻擊性。驅趕是沒有用的,不如效法毛澤東主席五十年代的打麻雀政策,清晨聽見鳥兒聒噪,團結起來,一座屋邨的居民拿起面盆衝出,去大敲大叫,雀鳥嚇得盤飛不止,飛累了,就會掉下來跌死。試試這個辦法,有效的。

香港的區議會,回應「民意」,也很好笑:樹木茂盛的地方,就會有鳥,比較難處理。

一點也不難,還有就是把樹木砍光,鳥不就絕跡了嗎?像今天的深圳東莞,一片高樓大廈,商機無限,只有汽車喇叭亂響,絕無鳥叫,看着都教人眉開眼笑。

追求鄉村生活,喜歡學洋人一樣,清晨聽鳥鳴,是高等華人的洋奴趣味。從秦始皇時代起,我國農民在鄉下,蹲茅廁、趕驢車,聽了兩千年的雞犬啼叫和鳥鳴,生活貧苦,豬狗不如,夠了,他只想搬進有冷氣的大廈,四個現代化,提高生活水平,這點卑微的願望,也是對的。

能容忍強權,蹲在他們的頭上撒尿,不能容忍鳥兒在清晨叫幾聲,政府可以懸賞:在這幾個地區,用彈子射殺一隻小葵花鳳頭鸚鵡的,鳥屍上交漁農署,每隻獎賞十元,金錢有限,派完即止。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