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5, 2010

一瓣心香

2010年06月25日

《經濟學人》副總編輯逝世,他名叫麥克雷,不是什麼名人,因為《經濟學人》的特色,是連記者和專欄作家都不發刊姓名,一個服務近五十年的副總編輯逝世了,外人當然無從識荊。
但《經濟學人》卻以三全版近萬字的篇幅,為麥克雷發刊了一篇訃聞。
《經濟學人》的訃聞欄,為逝世的名人追述生平、評論歷史功勳,文采流麗,詞章豐雅,像華文世界裏余光中的散文,是雕磨修飾的最上乘之作,每字皆如閃爍的寶石,在手機和網絡的世代,如此風格,百年不改,變成高樓大廈之外的世外桃源。
不論總統帝王、高官學者,在《經濟學人》賺得一篇訃文,就如在天國得到一塊墓園,是畢生功業的榮耀。有時,訃聞的主角還會是暴君獨裁者,《經濟學人》不會有一字謾罵,但批判七彎八折,曲筆百轉千迴,把這個人評斷得千載遺臭、百代莫贖。這是英國知識份子文字功藝最高的表演,所以《經濟學人》把訃聞合集出版,成為另一種歷史的碑林。
這次破例,為一位副老總作訃聞,因為這位無名英雄深受同事愛戴:麥克雷在八十年代蘇共最囂霸時預測共產帝國會解體,一九六二年日本專門出仿製品時預測日本會成為巨人,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他預測世界石油很快就供應過剩:「這個人最大的才華,是預測未來,他有與生俱來的一種怪誕的才力,問題是他的預測往往成真,」訃聞的作者,也不具名,很深情地追憶老上司:「他的預言,本來在辦公室是怪談,後來成為世界的濫調。要了解他未卜先知的能力,必須回到一個時代,今日流行的平庸,在那個時候,是異端。」( To grasp his prescience, it is necessary to return to an era when today's commonplaces were heresies.)
這是拐一個大彎,對一位偶像的至高讚頌。在一個膚淺的世界,人人追求漢堡包之即食,不懂得廚藝為何物,「曲筆」亦漸成消逝的文藝了。《經濟學人》文采高,還賺大錢,不像《新聞周刊》要虧本,是文明世界的盛事,因為有麥克雷這樣淡薄名利的人,帶着幽默感,為自由與公義默默戰鬥了終生。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