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4, 2010

文明的日不落品牌

2010年11期

英國大選結束,在野的保守黨沒贏得下議院的過半議席,形成“懸浮國會”,也就是說,保守黨雖佔議席最多,理論上能上台執政,但三權分立,政府的政策和法案,很難都在下議院通過,為了確保政令出首相府,必須拉攏第三勢力自由民主黨共組聯合政府。
現任的工黨政府也向自民黨展開追求攻勢,希望能與自民黨姘媾。民主政治也是現實而殘酷的遊戲。工黨首相布朗聲名狼藉,漸成歷史的過客,就像1949 年前後南京的蔣介石;保守黨黨魁卡梅隆,卻聲勢日隆,代表了希望,就像從延安走出來充滿自信的毛澤東。在時代轉折的時候,當時的小黨派和民主人士張瀾,都知道該站在哪一邊。卡梅隆勝選之後,馬上致電自民黨領袖克萊格,商討組府事宜,也有點像當年的鄧穎超奉主席命,寫信給在南方的宋慶齡,邀請孫夫人速來北京“共襄國是” 。在那個朝氣蓬勃的民主時代,民心振奮,都看到國家的明天。
英國的大選,世上凡熱愛民主自由的民族,從美國、加拿大、印度到澳大利亞與新西蘭,萬方注視,因為英國是西方議會民主之母。英語世界與北歐,許多國家的政治制度都參照英國模式,以英國人的民主智慧,雖然出現了“懸浮國會”,“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亦絕無解決不了之理。
雖然,帝國的家道已經中落,丘吉爾一類的偉大人物早已絕跡,連撒切爾夫人般高度的領袖也好景不在,英國當代的政治家畢竟沒有讓世界失望。首相布朗、保守黨領袖卡梅隆、自民黨領袖克萊格在三數天內,只通了幾個電話,一段利益的三角關係就有了結果:自民黨決定接受保守黨的“追求”,分得4個內閣官職,心滿意足,布朗則黯然出局,馬上宣布辭職。
換了亞洲另一些國家,一旦沾上權力的大癮,哪里甘心放手?布朗沒有賴皮不認輸,英國民間也沒有發動“紅衫軍”包圍國會和首相府,英軍也沒有蠢蠢欲動,出現一兩個野心家,在亂中向白金漢宮的英女皇逼宮,英國沒有坦克待命,全國戒嚴,社會秩序井然,三巨頭互通電話之後,布朗退出。
英國的文化,以紳士精神為宗。演說的第一句:“女士們、先生們”(Ladies and Gentlemen),不是一句空話。紳士精神,就是要尊重遊戲規則,以國家大局利益為重,不是個人毀譽面子為先。身為國家領導人,布朗很明白,品格(Integrity)與治國的才能一樣重要。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