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5, 2010

新名詞,新花樣

2010年11月15日

奧巴馬露了點假大空的二仔底,民望大瀉,不行了,國際文明社會誰來掌舵?各方的焦點,落在英國首相金馬倫身上。
所謂「國際」,在華文語境,指的是「西方」,不包括津巴布韋、北韓、古巴之類,而「西方」,首指「英語系國家」,即大西洋兩岸的英美,然後是香港人移民心儀首選的英聯邦中的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幾個白人國家;然後是盛產 LV的法國、平治汽車廠的德國、出產艾力遜和諾基亞的北歐瑞典、芬蘭、挪威,還有 Gucci和 Prada的故鄉意大利。當然,還包括遠東的日本。
「國際」的涵意,就是指上述這些國家組成的文明社會組群─現在,國際領袖奧巴馬的結構出了點問題,戰後六十年,羅斯福搭邱吉爾、列根搭戴卓爾夫人、布殊搭貝理雅,大西洋兩岸此一文明軸心,像七三七飛機的一對引擎,其中一副,看樣子有點冒了煙,另一副,就更任重道遠。
金馬倫四十多歲,上台之後,英語國家的輿論,對首相鞭策有加,其中一點,就是警告金馬倫,不要把英國當做一家上市公司( UK plc),因為首相是首相,不是 CEO( The PM does not control Britain like a chief executive)。

或許是把遠東的一個特區,當做了反面教材,特首就是 chief executive,這個名詞,在二○○八年的金融海嘯之前,還很有「專業威勢」,可是兩年以來,由於華爾街的人成了過街老鼠,在英語的語境,也變成了負面,說那個人是 Chief Executive,意思有點像「仆街仔」。
不可以把民主國家當做上市公司,雖然公司上市,也是民主化,但 CEO的心智局限,在於「管理」( Administration),而不是「領導」( Leadership)。 CEO衍生官僚,管理成癖,只有復興真正的領袖,才有希望。

因為一個文明社會,是一種「公民聯滙」( Civil Association)─特區的高官和「學者」請留意,又冒出一個新的西方學術名詞了─法治和人權,約束着不同階層的慾望和利益。像瑞士,就是這樣一個理想國,一百年來,相安無事,是真正的大同社會。
英國的知識份子,叫金馬倫別學奧巴馬,要多展現一點哲學。金馬倫有點緊張。他知道文明世界站在十字路,未來幾年,要看他的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人生如此,不枉此世了。
補充一句:金馬倫怎樣、奧巴馬如何,全是人家「西方」的事,人權和民主不適用於東方的奴隸社會,國情不同,不要學舌模仿,香港也有領袖的唐唐和英英,以中國人的標準,也很不錯。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