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5, 2011

標點符號的反智

2011年04月15日

社會反智,不止官員,民間的報刊,也是反智聚焦的重大景點之一。
譬如這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細看下來,有什麼是多餘?

對了,多餘的就是《》這副礙眼的標點符號。

為什麼是多餘?因為唐詩三百首,千百年來,已經是民間的經典。一部家傳戶曉的典籍,地位神聖,早已經在那裏,就不需要用《》這副標點符號框起來。

譬如:「三國紅樓、西遊水滸,並稱中國四大名著」。如果寫成「《三國》《紅樓》、《西遊》《水滸》」,是不是很侮辱智慧呢?

報刊文稿編輯,侮辱自己不要緊,不要侮辱讀者。「根據《憲法》,公民有不受任意逮捕的權利」。憲法就是憲法,不是一本書,世上沒有一本著作叫做《憲法》,是哪一個國家?指中國大陸?那麼寫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不是了事,把屁股都抹乾淨了。

然後就是《》的問題。中國傳統的書名號與對話的引號通用。譬如「文心雕龍」、「杜甫全集」、「天龍八部」,都知道是書冊。

不知道哪個弱智的權威,認為要分開:「《杜甫全集》的〈秋興〉,是巔峯之作」,看得眼花繚亂。引號「」很方便,一號兩用,而且只有一劃,《》有兩劃,不是提倡簡化嗎?捨一劃的符號不用,要用兩劃,不是蠢貨,又是什麼?

有人會反駁:《》指書冊,「」是對話,一符號二用不好,畢竟會混淆。但現代華文,胡亂簡體,「刀削面」、「慈禧太後」、「萬裏長城」,早就混淆了,泛用一副「」在書刊作品和對話之間,不知有什麼問題?

本版的左丁山大叔,陸離Auntie,就是頭腦清晰的人,與我一樣,早已恢復使用「」。像「蘋果日報」。他們都是特立獨行之士,拒絕與反智的大多數統一。

古時的中國書,書名和作品標點是一條蛇形的線直排在右邊,富有美感。拒絕反智,不要與愚昧合流,從一個簡單的標點符號做起,做回你自己。包括華文「知識份子」。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