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05, 2012

任天堂與SONY:化友為敵(上)

(2012年01月05日)


長輩常告誡後輩,多一個朋友總勝於多一個敵人。很多人未必明白當中道理,但年輕人看看自己家中那部PlayStation 3,或Wii遊戲機,再想一想背後的歷史,或許會明白,這個世界有些敵人一旦惹上了,要付出的代價和精力超乎想像。

現時任天堂和SONY,毫無疑問是競爭對手,但曾幾何時,任天堂和SONY亦曾是盟友,甚至本來PlayStation的出現,與任天堂也有關係。因為PlayStation本來就是SONY與任天堂之間一個合作項目,因為利潤分配談不攏,SONY決意自己完成整個項目,成為了日後人所共知的PlayStation。


如何化友為敵
在任天堂推出第一代紅白機時,當時SONY一位名為久夛良木健的工程師,亦即後來PlayStation部門的主管,看見自己的女兒玩任天堂紅白機,發現遊戲機很受歡迎,而且前途無限。但當時在SONY進軍遊戲機市場前,公司的管理層都抱持敵視的態度。
了解日本企業文化的就可以理解,在八十年代,SONY是同時在電子、影音器材、唱片等方面舉足輕重的公司,甚至不少電視台、電台用的專業產品也是用SONY的,而遊戲機在當時社會只視為不正經的玩具。任天堂本來就是撲克牌的生產商,六十年代連時鐘酒店都做過,甚至連吸塵機都生產過,當然沒有甚麼包袱,但SONY作為當時為世人所知的大企業,要SONY進軍遊戲機市場,在形象上,怎可能過得到高階管理層的一關。
後來任天堂剛好要研發新一代的超級任天堂遊戲機,需要新款的音效晶片,而SONY在數碼音響技術上,肯定是專家,久夛良木健未經管理層批准,秘密替任天堂研發有關晶片,管理層知道後,非常震怒,幾乎炒了他。



幸獲猛人大力支持
要突破管理層對遊戲機傳統形象的心魔,當然要得到有權力的高層力排眾議,大力支持。而SONY有位音樂造詣很高,可當指揮家的管理層,則大力支持這項計劃完成到底,最終就讓SONY集團掘到了一個大金礦。這位高層,就是已故的SONY主席,CD之父大賀典雄。
大賀典雄並非工程師出身,他本來是男中音,只不過讀書時的嗜好是玩Hi-Fi,這亦可以理解,因為醉心古典音樂的人,一定要求聽好的唱片,對音樂有高的要求。而他有一次去信批評SONY的錄音機很有問題,讓SONY創辦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賞識,請了大賀典雄當兼職顧問,這兩人後來還供大賀典雄去德國深造音樂。大賀典雄回國後任職SONY,他只不過想用SONY這份兼職,來發展藝術理想。但後來有次演出中因熟睡而失場,他知道必須作出抉擇,才進了SONY,之後才成為高層,包括主導CD的發展,以及收購哥倫比亞唱片公司,這些都與他的音樂興趣關係。
這人在決定CD的長度時,飛利浦方面堅持依照錄音帶年代的傳統60分鐘,他卻以能夠剛好錄完一首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為理由,堅持用74分鐘。看來匪夷所思的理由,證明他是對的,因為很多會買CD的人確是用來聽古典音樂,他對古典音樂樂迷的要求,了解程度一定遠多於飛利浦的工程師。


PlayStation的誕生
大賀典雄判斷問題的方式與一般商界或工程師出身的人不同,他沒有工程師或傳統商界中人的思想包袱,他意識到遊戲機確有前途。因此,在他背書後,久夛良木健並沒有被處分,由於超級任天堂的成功,SONY半導體部門賺了一大筆,而且還與任天堂進一步探討聯手研製下一代遊戲機的可能性。任天堂之所以看中SONY作為下一代遊戲機的合作夥伴,因為SONY是CD的發明者之一,CD當時看來很龐大的記憶容量,很符合任天堂的需要。如果要用到CD技術,要麼與SONY合作,要麼與荷蘭的飛利浦合作。
只不過買晶片與合作研發遊戲機,在利潤分成上是兩回事,晶片只是一買一賣的交易,而整個遊戲機平台卻涉及產業模式問題。那個年代的SONY,除了CD是採用罕見的開放業界標準,讓整個業界參與外,在其他技術範圍上,例如錄影帶制式,SONY都是採取獨食而不分享的態度。任天堂又不想自己的遊戲事業,讓本身已經有豐富音樂和電影內容的SONY插一手,結果雙方在利潤分成上談不攏。原本雙方合作的新遊戲機計劃,漸漸變成一個可以支援3D圖像的計劃,亦即今天大家所見的第一代PlayStation。
任天堂與SONY談判破裂後,SONY的舊一派管理層仍是想遊戲機計劃夭折。這又是大賀典雄出馬的時候,大賀典雄將PlayStation部門整隊人馬移入SONY唱片之內,後來PlayStation部門養大了之後,才成獨當一面的部門。因為SONY唱片一直都是大賀典雄的山頭,其他SONY的管理層管不著大賀典雄這個奇人在這山頭內幹甚麼。(下期待續)
撰文:黃世澤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