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09, 2012

任天堂與SONY:化友為敵(下)

(2012年01月09日)


上文談過,對於任天堂與SONY之間的合作,雖然SONY的管理層初期有所保留,但最終都在兩位重臣及利益考慮的大前提下,發展出會生金蛋的電視遊戲系列。不過,在Playstation的計劃取得成功前,任天堂與SONY卻在利字當頭下,談判破裂,之後大賀典雄將Playstation部門整隊人馬移入SONY唱片之內,以延續Playstation的發展。


任天堂早期亦與很多電子公司合作,例如任天堂紅白機的處理器是麗確(Ricoh)的產品。只不過,為何彼此曾經合作過的SONY,卻會成為任天堂的競爭對手,而其他拍檔則不會呢?
SONY本身的電子技術,特別在數碼影音方面的電子技術,像鐳射唱片、數碼音效等等,都已經在業內前列。但更重要的是,SONY很早在電腦技術上也有所成就,像任天堂推出紅白機時,SONY已經推出三吋半電腦磁碟,以及本身的電腦MSX,除了處理器,SONY對電腦每一個部門應有的技術都有掌握,甚至是業界翹楚,在硬件上,SONY要自己研發一個遊戲平台沒有困難。
日本有很多企業都像SONY一樣有完整的電子和電腦技術,例如日立、富士通等都很強,但發展電子遊戲平台,同樣重要是遊戲軟件的開發,因為除了技術,更要對內容有所要求和掌握。這恰是SONY與其他大電子公司不同之處。
在Playstation計劃開發的同時,亦是SONY的內容部門南征北討的時期,在有音樂家背景的大賀典雄主政下,1989年用34億美元由可口可樂公司收購了哥倫比亞電影,亦即今日SONY的電影部門。在1990年又再購入哥倫比亞唱片公司,亦即今天SONY音樂海外部門的主力。SONY變成一間媒體公司,而媒體公司當然不甘於只出唱片,或只製作電影,或電影和電影原聲大碟包辦便算,必須更多元化,而電子遊戲正是SONY可以同時結合在電子技術和內容上優勢的地方。這也是SONY敢與任天堂談判破裂的原因,SONY本身正是硬件與軟件合一的公司,遊戲機這平台對SONY而言是兵家必爭。其他SONY高層初期未必知道這平台的重要性,但後來便明白這根本是SONY媒體策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任天堂的三斤釘
世嘉就算曾經得到微軟和日立的援助,最終仍要退出遊戲機市場,主力開發遊戲軟件。任天堂既沒有像微軟、SONY般有其他業務的支援,特別沒有SONY般完整軟硬件技術基礎,它怎樣在業務如此單一化的情況下,可以一路捱住SONY和微軟兩大集團的夾攻,捱到今時今日,甚至仍然留在東京證券交易所Core 30公司的位置?
任天堂剩下的三斤釘,其實在於任天堂了解遊戲玩家的需要,令任天堂往往會推出一些對手想不到的點子。有時候,專門也有專門的好處。
SONY仍然埋頭苦幹在Playstation計劃的同時,本來就有Game & Watch系列手提遊戲機的任天堂,就推出可以換軟件的手提遊戲機Game Boy,以接替Game & Watch的角色。任天堂在手提遊戲市場的優勢,可以一路維持到2004年SONY推出PSP為止,任天堂在手持遊戲市場的長期近乎獨霸的優勢,才可以捱到Wii推出,再與SONY和微軟決一高下。而世嘉沒有這優勢,因此被迫退出戰場也是可以理解的。
同樣,當微軟的Xbox,以至SONY的Playstation講究遊戲聲畫效果的華麗,照顧傳統機迷的市場時,任天堂的Wii由硬件的能力上並不算很強勁,與同期推出(由於處理器十分強勁),被美軍買來當軍用電腦用的Playstation 3比較,簡直不能相比。但最後Wii卻能締造銷售佳績,因為Wii的遙控器引進體感控制技術,可以化為釣魚杆、網球拍、手術刀等等,甚至因此可以讓女士們對著Wii來做運動減肥。任天堂這方面出奇制勝,很多原本並不玩電視遊戲的女士們被吸引過來,而SONY和微軟就要研究任天堂成功之道來苦追,這令任天堂可以在大集團狂打的情況下依然屹立不倒,生存下去。


3DS未能創佳績
只不過任天堂靠創新介面、創新玩法來突圍而出做法,猶如賭博一樣,若然落注對了,那當然可以繼續領先下去。如果賭注落錯了,後果就相當嚴重。而近年任天堂就先在手持遊戲裝置下錯注,任天堂以為不用戴特製眼鏡的手持3D遊戲機應該有市場,至少可以避過iPhone、Android遊戲的追殺,因此推出任天堂3DS手持遊戲機。但實際上,市場對3DS的主機以至遊戲都不大渴求,再加上遇上311日本大地震,以及全球金融海嘯,3DS的反應很差,在日本要不斷割價求售,亦令任天堂三十年以來首見大虧損。由此可見,落錯注的後果不一定可以承受得起。
市場現實更怕的是,任天堂在家用遊戲上再度落錯注,任天堂後繼持出的Wii U,並非像已經有Kinect技術的Xbox一樣,可以不用手持任何控制器就可以做到體感控制。相反,Wii U的控制器,體積有如平板電腦一樣,令人懷疑到底任天堂知不知道,現在的遊戲玩家到底要的是甚麼。
但可能任天堂百年不倒的原因,亦是它有點運氣。SONY在結合互聯網後,Playstation Network變成了一個兼具遊戲、音樂、電影等銷售的一站式平台,這也是本來SONY的戰略目標所在。很不幸,SONY在處理Playstation Network被黑客攻入事件上之糟糕,令不少顧客對SONY在應對互聯網年代保安能力失去信心,更令SONY需要向受影響的客戶賠償。相反,至今Wii的網絡都未試過因得罪大批黑客而被攻入。
在Wii U和3DS都遇上滑鐵盧的時候,SONY Playstation Network受重創,無疑令任天堂有喘息的空間。加上任天堂本身有些皇牌的遊戲軟件,在遊戲世界的地位,SONY一時三刻都難以找到軟件取代,像瑪利奧兄弟系列遊戲,以至比卡超系列,推出至今仍歷久不衰,而且廣受男女老幼歡迎。這些系列的遊戲,往往會在新機種推出時,一併推出對應版本,刺激新機種的銷路。


SONY未能製造經典系列
SONY雖然也有開發遊戲,手上亦有無數的電影作品版權,只不過,SONY暫時未有一套遊戲,可以與瑪利奧兄弟,或比卡超系列的媲美。要玩瑪利奧兄弟或比卡超,就得要買任天堂的主機。這樣,亦令SONY和任天堂這對冤家,應該還有好一段時間要競爭下去。但未來在手機遊戲的世界,及體感遊戲,SONY在全面收購SONY愛立信的股權,以及將Playstation技術引進到手機世界後,在手持遊戲裝置平台上,SONY明顯佔了上風,至少還有與iPhone一拼的空間。而Wii U如果都變得不受歡迎的話,任天堂日後如何繼續令人質疑。因此,很多人展望未來時,對任天堂這個身歷百戰的品牌抱有懷疑態度是不難理解。
任天堂未來能否保持領導地位,且看明年3月推出Wii U出來的成績,會否令一眾觀察家大跌眼鏡。但在現今的經濟環境,這並非一件易事。即將舉行的CES(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任天堂公布Wii U的最終規格時,應會對這場長達廿多年的商業戰爭,有一個初步答案。撰文:黃世澤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