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2, 2011

曾班子?

2011年06月22日

特區政府民望一直低落,問題先出在自己的詞彙系統。
不知何時起,特區政府以「班子」來形容自己。一時之間,華文傳媒把曾蔭權的政府稱為「曾班子」。
「班子」是一個土氣得很 Cheap的名詞。語言是心理意識的載體。殖民地時代,英國人管理有方,港督有權威,那時何曾有「麥理浩班子」或「麥班子」的稱呼?都叫「港府」。
孔子說:「必也正名」。名稱是一個人的衣冠。民國時代官場中,連總統蔣中正都不許亂叫,皆尊稱「鈞座」、「委座」;與蔣先生關係親切者,如果是軍人,稱「蔣校長」。南京的中央政府,叫「中樞」。這是政府和領袖應有的氣派,使用這套語言,政府和領袖就有權威。
但特區政府喜歡模仿中國大陸。「班子」是陝北的土話,因為毛澤東以工農起家,他賤視一切華貴的事物和詞彙,延安窰洞時代,衣裝也是皺的,帽子是歪戴著,一個地方,沒了政府,只有「領導班子」,心理上,他也不自視為正統。就這樣「班子」了六十年。
共產黨自稱「班子」,沒有問題。但一國兩制,曾蔭權先生您是爵士,隸屬西方文明國家的貴族編制。來往公文、慣用英語。英語講階級,例如,連「先生」( Mr.)也不常說,簡稱「爵爺」( Esq.)。殖民地時代,沒有什麼麥班、和衞班子,彭定康可以綽號叫肥彭,正如邱吉爾,花名叫「溫妮」( Winnie),但領袖的權威不減。有氣勢,方有權威。有權威,就有民望。氣勢從詞彙開始。
維根斯坦說:「一個新名詞,像一顆種子,播在土地,就會展生議論」( A new seed is like a fresh seed sown on the ground of discussion)。民國的人,稱宋美齡為「蔣夫人」,而不是「蔣師奶」,更不是「介嬸」,這叫做文化和體統。
特府有一個「心戰室」,但似乎不懂得語言詞彙的運用,就是最大的心戰。當「曾班子」之類由大陸移植入本地,變成特區十三年的一個新名詞,就展開了社會議論,這種議論絕不是敬畏和尊重。能稱之為「曾班子」,亦可鄙之為「曾集團」或「曾幫」。語文是很微妙的政治學問,但沒辦法,這套功夫,前殖民地的領袖,留了一手,沒有教。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