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1, 2011

烏龍戰爭

2011年07月21日

歷史不是拍給婦孺農民看的電影,情節黑白兩極,角色忠奸分明。好人是善良無瑕,壞者則兇神惡煞。
譬如鴉片戰爭,其中的英人義律( Charles Elliot),要求政府國會批准出兵,在中國人的歷史教科書裏,一律只妖魔化為「帝國主義侵華頭子」。
但是現實之中,這位義律不止是什麼「侵華頭子」,而是一個人物。人物的性格可以很複雜,在黑白忠奸的標準之外,有很豐富的色彩。
藍詩玲( Julia Lovell)說鴉片戰爭,角度與遠東的民族主義者不同。鴉片戰爭是兩個人的戰爭:一方是中國的林則徐,另一方是英國外交官與軍人義律。
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不會叫中國的兒童了解一個真實的義律:貴族出身,因崇拜納爾遜,加入海軍,然後奉外交部之命遣派英屬圭亞那。
時維一八三○年。英國國會已經禁止蓄運黑奴,義律到西印度群島去執法,搜查英國商船,凡發現有私運黑奴者,即行逮捕。
義律不是一個帝國主義者,他信仰人權。問題來了:後來他奉派中國,因為林則徐沒收了英商的鴉片煙。義律不喜歡販運鴉片的行為,但卻奉命保護東西方合法的自由貿易。
販運黑奴,是非法的,義律厭惡鴉片買賣,尤其怡和渣甸洋行。林則徐宣布「鴉片充公」,義律當初認為,不是問題,但「人即正法」,要把頭號商人顛地抓起來殺頭,義律本來也無所謂,後來卻犯了一個錯誤:倫敦政府沒有明確的命令,義律卻把皇室扯了進來,告訴顛地,給清廷沒收的一千箱鴉片,英商損失,政府會負責。
怎樣「負責」?賠錢了事,是負責,出兵奪回,也是負責。但英國政府從沒說過要給鴉片英商擦屁股,忽然要撥款賠錢,不行。這就是鴉片戰爭關鍵的起因:溝通阻隔,語意不清,那時候,如果有 iPhone或影印機,香港就不會「淪」,或有幸,貴為殖民地。

Labels: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