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0, 2010

沈旭暉:阿聯酋與區域的博弈

(享受次主權的各成員,將阿聯酋視為邁向區域大融合的中介,不一定是萬世不移的政權框架。)

【亞洲週刊-國際制高點】週前我們談及杜拜(迪拜)金融風暴可能造成阿聯酋內部政治危機,但未有篇幅介紹阿布扎比和杜拜以外其他阿聯酋成員加盟的故事。雖然阿布扎比終於宣布向杜拜貸款,但阿聯酋內部整合的問題依然存在。若阿聯酋維持一個鬆散聯盟、弱勢政府,反而可以促進整個海灣地區的區域整合;只是目前阿聯酋中央過分倚賴單一酋長國,才可能出現潛在問題。

熟悉當今世界地圖的讀者也許想不到,在一九七一年阿聯酋成立前,原來有意加入聯邦的除了目前的七個酋長國,還有當時同屬英國保護國的卡塔爾和巴林。英國撤退波斯灣前,原建議是讓這九個酋長國合併,結成波斯灣酋長國聯盟。雖然卡塔爾和巴林不屬於阿聯酋前身「休戰邦國」範圍,但歷史上和個別酋長國關係密切,而且地理位置優越,巴林更是比杜拜更早發展的中東核心,假如它們能以領袖身份加入阿聯酋,未嘗沒有足夠誘因。到了最後,兩國與阿布扎比還是談判破裂﹕一來阿布扎比不希望主導地位受挑戰,二來兩國剛發現大量石油,對自力更生更具信心,合併之議才作罷。但是,這經歷卻促成了海灣區域合作的基礎,今天海灣合作委員會有六個成員國,阿聯酋、巴林和卡塔爾佔了一半,它們一直追求在超越國家的層次上重新整合。

要是巴林、卡塔爾有意與其他酋長國重新整合,對象不一定需要是阿聯酋,而依然可以是個別阿聯酋成員。事實上,那些阿布扎比和杜拜以外的酋長國加入阿聯酋時,也有點勉強。例如面積比香港更小、資源有限的阿治曼(Ajman)、烏姆蓋曼(Umm Al Quwain)等,基本上沒有獨立生存能力,才接受當阿布扎比附庸的現實。實力較雄厚的拉斯阿卡瑪(Ras al-Khaimah)酋長本來信心十足,在初步鑽探後,以為自己將繼卡塔爾和巴林後發現石油,一度拒絕加入阿聯酋,直到聯邦成立,期待已久的石油還未出現,才不敢傚法巴林、卡塔爾獨立,不得不在一九七二年歸附。但拉斯阿卡瑪至今和杜拜一樣,拒絕加入阿聯酋聯邦司法制度,堅持保持自己的地域特色。換句話說,雖然阿聯酋小邦倚賴心態強,不足以構成制衡阿布扎比和杜拜的聯邦制,但假如有選擇權,倚賴比阿布扎比更大的國外力量也未嘗不可。畢竟,它們在阿聯酋內部並非沒有不安全感。

南阿拉伯酋長聯邦化為烏有這份不安全感對平民而言,也許還不太明顯;但對那些講求面子的酋長,則生死攸關。看看阿拉伯半島其他酋長國的下場,就能明白阿聯酋弱勢酋長的惡夢。在阿聯酋立國前十多年,英國也安排南阿拉伯半島十七個被英國保護的酋長國組成「南阿拉伯聯邦」,也就是南也門的前身。當時那十七大酋長也經過重重談判妥協,滿以為聯邦能保障長遠利益,想不到也門越來越受來自埃及的阿拉伯民族主義影響,推翻酋長的呼聲此起彼落。

南阿拉伯酋長們既沒有石油,英國也沒有能力保護這些老朋友,最終連串革命,酋長國一個不留。諷刺的是,南也門在八十年代才開始發現石油,假如這發現老早出現,說不定南阿拉伯聯邦依然存在。對那些缺乏天然資源的阿聯酋酋長而言,假如國內出現政潮,他們會否被阿布扎比主導的中央政府拋棄,就像英國拋棄南阿拉伯酋長一樣﹖誰也說不準,所以多結交一些外援,總是好的。

近年來,海灣合作委員會希望深化合作,原則上得到成員一致支持。特別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這些國家更意識到聯合的必要性。但委員會內,兩大國沙特和阿聯酋不斷較勁;這也許符合阿布扎比和杜拜的利益,卻不大符合附庸酋長國的利益。以委員會原定在二零一零年推出歐元那樣的地區貨幣「海元」(Khaleeji)為例,這是醞釀良久的大計劃,足以帶來國際金融的小地震。到了數月前,甚至還未出現杜拜金融風暴,阿聯酋卻忽然宣布退出,主因據說是沙特拒絕讓阿聯酋作為海元總部。但假如海元不久真的出台,部分阿聯酋酋長國就可能問﹕為什麼面積差不多的巴林可以使用海元,同樣作為波斯灣一分子的拉斯阿卡瑪就不能﹖為什麼阿聯酋七大邦國不能和巴林、卡塔爾一樣,在海灣合作委員會有獨立投票權﹖

當阿聯酋成員享受了「次主權」的身份和地位,在區域整合越來越重要的時代,自然期望享有更多在地區層次的參與權利和義務;阿聯酋不過是它們邁向區域大融合的中介工具,不一定是萬世不移的政權框架。正如蘇格蘭希望繞過英國直接參與歐盟事務,組成坦桑尼亞的桑給巴爾前蘇丹國希望直接參與非盟事務,杜拜自然也希望繞過阿聯酋,直接向海灣國家求援。對這些不同聯邦的內部弱勢成員而言,更高層次的區域整合,已成了他們保存獨立性的秘密武器,和制衡強勢成員的外部工具。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