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8, 2011

文化身份

2011年03月28日

做殖民地就是殖民地,沒有什麼好搥胸頓足的。

香港的殖民地意識,排拒中國人的身份,有人說,是所謂「港英」有意的塑造。這當然是政治謊言。

「港英」從來沒有想香港人熱愛英國的「文化」。相反,「港英」很英明地判斷,在所謂英國文化之中,只有賽馬,可以移植到中國人的土壤,與華人嗜賭的DNA結合發酵,令馬會變成一個慈善團體──這一點,為英國的祖國所無。

除此之外,莎士比亞的戲劇、拜倫的詩歌,十九世紀思想家洛克、邊沁、穆爾的民主哲學,還有議院的精神,「港英」一點也不想香港人迷戀上。英國人對香港是否在文化上認同英國,不但毫無興趣,而且還有所抗拒,香港的精英,由英國培訓,其崇英最多崇到喝下午茶時戒掉了上一代苦力和農民飲食時狂嚥狼嚼的唇舌聲音,變成一片寧靜,英國殖民主,對所謂英國文化,教到此處。

英國人在香港,除了立例禁食貓狗肉,從來沒有打壓中國人的文化身份意識。盂蘭節讓你燒溪錢,長洲太平清醮讓你搶包山,穿唐裝的鄧肇堅爵士進港督府,港督從來沒叫他老人家換一套西裝。不錯,中文中學畢業的高材生,「港英」不會優先錄用,因為職位有限,但錢穆、唐君毅、牟宗三,「港英」撥地沙田吐露港,高薪讓他們辦學,從來沒有抓他們去勞改,迫他們放棄孔孟思想。

香港人崇洋,出於自願,港英沒迫過你。譬如,荷里活紅星伊利沙白泰萊的化妝造型,香港的白燕學足。荷里活的硬漢堪富利保加,香港就有個氣質相近的吳楚帆。西方有阿娃嘉娜,香港就有個A貨的張仲文和白光。這些白人的銀幕偶像,是「港英」迫你抄襲的嗎?當然沒有。

「港英」唯一塑造過的事,是港幣,簡稱$,這個$,與美金一樣。美金的$,是怎樣來的?是US兩個字母,重叠在一起,U變成兩根直線。這個徽號,是英國人搞的鬼。

但是現在「回歸」了,可以廢除的呀。為什麼港幣跟美金都叫$,Dollar呢?說到一個錢字,當然就顧不上什麼文化身份和民族感情了。只是講一些基本的事實,不要嚎啕而生氣,呵?

Labels: ,

Friday, March 25, 2011

死的尊嚴

2011年03月25日

日本救援隊斂葬死難者,把遺體裝進薄木棺,千人合葬。合葬也很講究,不是胡亂推叠,一個大坑,棺木一具具排好,每副棺之間還有一塊薄薄的木板隔開。

即使離世了,也要尊重一點點隱私,棺木之間,還用一塊長方形的木板隔開來,日本人的體貼和溫柔,令人垂淚。

去日本旅行,在機場入境,海關的關員,如果要打開旅客的皮箱,會把皮箱先橫放在櫃枱上。
還沒打開皮箱之前,日本海關官員會把一塊白色的小屏板,放在皮箱側面遮着,後面還在排隊的旅客,就看不見前面那一位的行李裏的內容。

因為箱子打開,會有毛巾、牙刷、內衣褲,都是旅客的私隱物品。海關檢查行李、職責所在,但不可以讓後面排着隊不相干的人,窺見受查者的行李內容。

對於人權、關懷到如此細微的地方,連歐美國家的心思也沒有如此周到,日本這個國家,在世界文明之巔,太陽出來的時候,這是最先見到破曉旭日的國家,日本沒有辜負造物主的期待。

鄰國的公廁,即使在城市,許多也缺了門板,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人蹲在上面,眼瞪眼,一面抽煙看報,一面還可以搭訕、私隱剝奪得赤裸裸的一絲不剩,人就沒有尊嚴。沒有尊嚴,告密和偷窺,靈魂中最齷齪的事很自然地都幹得出來。

日本的救援人員說:安葬這麼多死難者,於心尤為不安,因為剛把他們從瓦礫裏挖出來,隨即又回葬深土,死者是會不舒服的。日本人多火葬,遺體太多了,火葬場工作忙不過來,於是土葬。

電影「殯儀師的奏鳴曲」,講大去的尊嚴,不就是這個意思?日本人在災難中默默示範着高尚,怪不得這個國家的存在,有那麼多人眼紅牙癢癢的心理極不平衡,天工開物,孤高的老鷹,就有遍地的麻雀,意在襯托和反照萬物的不平等。不平等,記住,是正常的各有宿緣的果報。連歐美都在口瞪目呆的欣賞,可笑是還有許多失敗的人酸溜溜的發洩怨恨。放鬆一些好嗎?日本即使沉沒了,也不表示閣下身上多了一塊肉,還以為地震真的對生靈帶來點啟示,可惜對於冥頑不靈的人,一點也沒有,酸恨如故。

Labels: ,

Monday, March 21, 2011

哄搶的邏輯

2011年03月21日

日本海嘯核輻射,鹽可以抗輻射,激發鄰國大哄搶,連自稱「國際大都會」的香港特區也哄搶鹽、醬油、鹹蛋,阿婆師奶,攜老扶幼,只差尚未跳進維多利亞港狂飲海水。
慘遭文明國家的報刊電視台嘲笑,香港特府急了,即刻聲明呼籲香港人要講邏輯,中國人也要有常識。
電台 DJ評論人更搶在傷口上撒鹽,問:如果吃鹽能抗輻射,人家日本人早就搶了,幾時輪到你?
這些質疑,都傷害民族感情。這幾天,大家都談論日本災難的鄰國後遺症。
「特府叫人講邏輯,邏輯是希臘文,西方文化的產物,特府高官受過一點點西方教育就站在道德高地,用西方所謂邏輯學術名詞,打擊中國幾千年的民間智慧,漢人學得胡兒語,太過份了。」一位很有錢的愛國朋友說。
像打麻將,第一個打出一隻東風,大家都順着風勢發表高論。
「評論人也愛國,」我補充:「什麼叫『如果食鹽能抗輻射,日本人早就在搶購了』?這個命題的邏輯謬誤,就是不知不覺之間,日本至上,日本人的知識話語,是唯一的霸權標準。為什麼假設中國人一定比日本人無知?日本人不搶鹽,不一定等於鹽不抗輻射,正如日本人不過農曆年,不放鞭炮,但中國人相信過年放鞭炮能辟邪接福,你不可以質疑如果這一招有效,日本人早也就放鞭炮一樣。」我說,一面搖頭,為社會的反智感到憂心。
哄搶鹽巴,是帶有中國特色的自由市場經濟。多人哄搶,商人抬價,是很正常的供求定律,無所謂奸商不奸商。
小農鹽商,囤積鹽和醬油,然後高價轉售,如果不可以,那麼香港的地產商也囤積土地,高價售樓,特區政府為何不把地產商抓起來?
中國窮人哄搶鹽和醬油,其心理與中國暴發戶到巴黎哄搶 LV和狂掃法國紅酒並無分別,為何只准富人搶貴西方白人的名牌,就不准善良老實─不,絕不是愚昧─的中國蟻民,不,老百姓,多進點鹽保命?
中國的知識份子平時講「憂患意識」,不讀書的百姓,搶鹽,不也是憂患意識嗎?讓人嘲笑還罷了,中國人還嘲笑中國人,這又是什麼邏輯?我慷慨陳詞,邏輯精密有力,大家拍掌叫好。

Labels: ,

Wednesday, March 16, 2011

災劫之美

2011年03月16日

地震、海嘯、核輻射,日本成為全球話題。
日本人面臨災劫時的秩序和冷靜,全世界肅敬。英國的報刊出了一道網絡的辯論題:在地震大災裏,日本人為什麼沒有哄搶行為?
在網絡上,由於不知名,人人都敢講真心話,一致同意:這是因為日本嚴格奉行血統純正的種裔原則,沒有外來移民。
換言之,日本從來不相信什麼「文化多元」( Multiculturalism),不像美國以「種族熔爐」自居,日本不向世界打開門戶,因為日本人的島國性格很獨異,他不想你融進來,他與世界之間永遠劃一條線。
日本在災劫中也呈現了獨有的美:人民自覺排隊,在一道樓梯間,自動分坐成兩列,當中留一條甬道。日本人不需口號,也不靠標語,當然也不憑罰款,時時要什麼政府廣播來灌輸,日本民族之間有一種巨大的默契,有點像密宗的他心通,走在一起,自然就要表現出與別不同的風尚。
日本巨災的另一看點,就是危難中呈現的高尚,日本人很明白自己是亞洲一些鄰國詛咒嫉恨的永恆目標,他們的仇恨其實無關多年前的戰爭,骨子裏是民族基因的優劣。日本人的存在,令很多人一生平添了許多懊惱,日本人的平靜和沉默中有很豐富的內涵,他們都知道,即使逢此巨逆,一海之隔的地方有人歡慶,但朝野一言不發,不屑理會,嫌回應也貶低了身份。另一邊,誤以為這是軟弱和認命的表現,遂歡笑得越凶。
如果這就是西方左派談虎色變的「種族主義」,那麼日本人把種族主義也化為一種美學,香港記者不知天高地厚,在災區向災民拍照,許多災民冷冷地拒絕。他們覺得這副模樣沒有必要在一個異國的報紙上出現,而香港記者不知所措,如果打電話給上司,上司摸摸腦袋,只會教他向日本災民手裏塞一把現金。
難怪百年前已經很聰明地要「脫亞入歐」,今天,連歐洲都自慚形穢,因為日本集英國人的君子、德國人的紀律、法國人的美感、荷蘭人的精確於大成,所謂「和魂洋才」,理想完全達到了。日本人沒有哄搶,西方想學,倒過來,拜日本為師,從頭開始補課吧。

Labels: ,

Monday, March 14, 2011

永井荷風

2011年03月14日

一個周末,看着電視新聞,許多人的心情都很低落。

一個優秀的國家,經此海嶽無光的浩劫,是文明世界的創傷。

幾個朋友在咖啡館小敍,相對無言。死難者越來越多,核電廠爆炸,大家默默禱告,但願瀛海蒼天的那一角安樂平和的無有之鄉,能在挫折中再起。

「不如我們每人說一樣自己所知的日本最感人的事物吧。」E提議。眾人都說好,覺得這是對死難者最好的慰念。

「說一樣日本最好的事情,最令你感覺,但不許包括飲食、溫泉沖涼、購物、動畫。」我定下底線,認為這就有點難度。

E提名電影「殯儀師的奏鳴曲」──把死亡看得如此豁達而淒美,只有日本人做得到。

大家都同意。說起這齣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至今仍心弦逐浪,在戲的意境裏迷失了,還沒有回來。

從前留學京都的S,提議谷川新司的流行曲「星」,我馬上叫他用日文唱。S想了想,咬咬下唇,眼眶有淚水,低聲唱出來:「啊,無名天空的那許多星星,流光脈脈,清輝如許,它們的每一顆,心中都有一個生命。我獨行,直向生命的盡頭,朝着天邊的孤星……」

「日本人把孤獨生活成莫大的美感,」我說:「一生人若在日本讀過書,是很大的福份吧。清末中國的名士,留學過日本的,多少都能把日本人的孤獨化為一籠仙氣。谷川新司這首歌,令我想起情僧蘇曼殊的詩: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此時暮色四合,眾皆愀然。

輪到我了。「我不太了解日本,但此刻我想到日本作家永井荷風沉思生命之後的幾句話。」

大家不作聲,我說:「永井荷風說:塵世間凡是無常、無望、無告的,凡使人感悟而嗟嘆此生只是一夢的,於我都是可親,都是可懷。」

地震和海嘯,日本人顯示出令人敬仰的冷靜和肅然,並無呼天搶地的喧嘩。他們把生死置於度外,除了詩,他們活出了哲學。

世上一切偉大的藝術作品,不就是此意?縱使地劫無常,海寃無告,人世本是無望的一夢,日本人看透了,反而堅如磐石。每一顆星星,是一閃生命,凡崇尚美的,定必走出死亡陰影的幽谷,找到福音。

Labels: ,

健吾﹕2011關東大地震的教訓

(明報)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05:05
【明報專訊】我沒有意圖說日本 是一個很先進文明的國家,從而反襯亞洲強國對災難的應對,但從主流傳媒、網上媒體以及Twitter(推特)看到的「文明表現」,真令人動容。

日本的確很腐敗。菅直人內閣的支持率直插至兩成以下,經濟發展沒有起色,國民的生活沒有希望,的確是事實。地震發生的那天,上午的時候日本國會仍然在膠著狀態,執政黨在野黨在「財政預算案」政策中吵得火紅火綠。下午,地震發生後,所有人官員即時換上工作服外衣,首相菅直人出來說話,簡單直接:「現在發生地震。」內閣官房長官宣布要疏散核能發電廠3公里內的市民,簡單而直接,記者知道這時候,你質問「有沒有人犯錯」、「有沒有人需要問責下台」也沒有意思。長官說了,傳媒就傳話。不是因為他們只是應聲蟲,是大家都知道在這個時候,市民需要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

「文明表現」 令人動容

及後,就到民間的即時回應:Google開始提供避難地圖、尋人與報平安的網頁,NTT開放所有受影響地區的公眾電話給市民免費使用,各大通訊機構包括NTT、KDDI au、SoftBank都提供報平安與災情的留言版。大量電器店Bic Camera提供免費手機充電服務和免費派發手機電池,無線網絡供應商Fon提供免費Wi-Fi,還有各大小避難場所的三得利(Suntory)自動販賣機即時提供免費的飲料。

推特那邊的即時報道,以至各名人都表現令人敬佩:

.演員松田優作的前妻松田美由紀到超級市場買東西,見到貨架 上仍有食物,只是人比較多,但民眾表現也十分冷靜,沒有出現搶掠食物的電視畫面。她即時在網上發起籌款運動,所有行政手續費將由該籌款機構負擔(http://justgiving.jp/c/1515);

.棒球選手Darvish即時發放有需要資訊,提醒各人避難時要注意的事情,如千葉縣的民眾有需要可以帶雨傘上街(因為石油廠火災有機會產生毒雨,雖然及後石油公司澄清因為燃燒的都是輕石油氣,應對人體無害),阪神大地震後會屢次出現風化案件,女性不要單獨行動等等;

.男演員城田優在Twitter為說西班牙 語的朋友尋找友人,報平安,並提醒各位有iPhone而又害怕餘震的市民可以下載一個叫Yurekuru的手機應用程式,設定好身處的地區和把「通知信息」的設定調至四級以上的餘震就發簡訊,在餘震到達時,就可以發簡訊提醒,及早避難;

.《五體不滿足》的作者乙武洋匡發Tweet提醒市民保暖,記得要包裹好頭部,尤其是耳朵和肩膊背部等部位。而且要多作拉筋和放鬆肌肉的運動;

.宇多田光 提醒外國人可以把收音機調到NHK的963,那頻道有7種外國語言的新聞廣播。NHK教育台也有日語、英語、華語、韓語5種語言的地震災情和海嘯警告;

.Softbank主席孫正義宣布國內所有SMS 免費直至另行通告;

.由於全國電力供應緊張關係,日本的時裝雜誌《ELLE》的官方推特勸喻沒有受災情影響的地方所有時裝店、高級品牌店等等考慮縮短營業時間,以節省電力給予有需要地方的醫院及避難設施使用;

.成田附近的高爾夫球場的浴室免費開放,以供不可回家的市民使用;

.網絡電視台U stream和Niconico即時提供免費全國電視轉播。各大電視台只要拍到有災民在建築物上求救,在天台揮動白色床單及SOS字樣,主播們會即時認出地點,提供資料予政府部門提供救助;

.廣告人赤井重里提醒日本人:「(現在)驚慌、吵鬧,只會令事情更差。會擔心或不安,我明白,但如果不是那麼危險的人,為了正在『危險地區』的人,請繼續普通地生活吧。不要散佈焦急情緒,因為,這樣有時會令人作錯誤判斷。」

日本人的質素,足以令鄰近國家,甚至美國 人感到羞恥。

沒爭先恐後 沉著 冷靜

微博上的報道,指日本人避難的時候,男的為女的提東西,到達的時候避難場地沒有爭先恐後,不慌不忙。沉著,冷靜。工作人員為避難者提供毛氈、熱飲、餅乾。走到街上,日本人相互詢問有沒有受傷。男的負責拉線,聽收音機廣播。沒有人抽煙,地上沒有垃圾。另一個在日本工作的中國人發微博報平安,她說,避難地點,是學校,是政府機構建築。竟然有1000張毛氈。為什麼日本人會隨時準備1000張毛氈以供需要時使用?她的公司在她入職的時候,提供了一個布袋。說那布袋一定要放在她的辦公桌下。內裏有安全帽、樽裝食水、乾糧。還有她的名字的名牌,出生年月日以至血型。這天,她就緊抱這個「地震救援包」了。她說:「一個長期準備自己會死的民族,應如何應對?」友人在facebook也報平安,說羽田機場一切正常:「真的不太差。東京 狀况很under control(受控),餘震很多,但早點去機場也是可以坐飛機。機場運作正常,秩序良好,沒有吵鬧,一切正常。人是多了一點,像日本的黃金周,沒有年末假期時那麼多人。」地鐵 JR鐵路全線停駛,很多人回不了家,沒有人捉著JR的職員喝罵,說「為什麼阻住佢地返屋企」。要回家,有人徒步回家,有人就等巴士。澀谷站至少集結了1000人等待巴士回家,但大家都很平靜。

巴士來了,沒有爭先上車的畫面。

有序冷靜高度的組織力

黃金72小時內,美國、韓國 的救助隊即時出動,一天之內到達羽田機場。醫療隊伍的志願組織(NGO)自發組織180個醫療小隊趕往災場,連同10萬名自衛隊隊員(地震後發生兩小時就出動2萬,之後媒體說情况不太樂觀,就加碼至5萬,直至星期日就出動10萬人)出動救援。食水、食物的分配的確有點緊張,而且哪家避難中心的人流分配(即是哪個地方太多人避難,哪個地方比較疏落)雖然沒有即時發布資訊,但至少一切也是也在控制範圍。

震後,日本體現的有序、冷靜和高度的組織力。NHK作為真正的公共電視台,NHK在國家重大危機時刻成為超越一切的公共平台,維繫了國民的精神和秩序。政府的發言到位,適當,簡潔,盡量不散播不安情緒。

這些都是不會日語的人很難明白的畫面和場景。

去學校避難 但在中國……

在網上,不少中國人都在感嘆很多事情。如東方衛視一直直播日本地震災情。「有網民」當然會質問「為什麼不用同樣大篇幅直播雲南地震」。傳媒人的回應如下:「(我們都想)都關注,也更想播國內地震,但,國內不是你想播,想播就能播。原因你懂。東方衛視在各種夾縫裏首發直擊,已屬不易。對於大多數沒有衛星電視和很少上網的觀眾來說,了解地震,今天的東方衛視是最好的選擇。」

我很想關心雲南,但我沒有資訊。日本的地震對策常識,對中國也沒有用。比方說,日本的國民在地震發生後,會去學校和政府機構避難,但在中國,這就不通用,有太多「敏感詞」了。中國也不容許NGO幫忙,日本的救助隊上次到達四川 後被阻止救災,募款之後會去哪兒我也會擔心。

下一次,如果有下次……

至於網上的什麼熱烈慶賀震散小日本這些廢物說的廢話,我也不覺得是什麼了。

因為,我看見亞洲區有這麼一個文明國家,去告訴全世界(包括好像很文明的美國),人,其實也不是太壞。

如果面對人家的天災,旁觀別人的痛苦,香港人真的是要「上一課」,我想我們要學習的,不是愛自己,不是珍惜眼前人,而是從容面對世事無常:有,沒有;得到,得不到。

萬一天災來了,6000幾億儲備,幾個單位,幾多股票,都不過是過眼雲煙。有錢又如何?地震後,不少地方信用卡都因為電話系統故障就沒有了。下一次,歐洲大雪,機場癱瘓,表現更鎮靜沉著,不那麼慌亂。家長不要越洋長途電話指教孩子如何騙航空公司的職員家人去世而要死回家奔喪而且還要覺得自己好像做到一件很聰明的事回來在微博再Twitter曬幸福,不那麼丟人現眼。下一次地鐵因事故停駛,大家轉乘接駁巴士的時候不要人人葉問上身,前擠後擁,禮讓,冷靜,體諒一點去面對意外。下一次如果鄰近地區再有災難,我們的官員可以收起他們的個人情緒,不要說哀傷或表示痛心,而是告訴我們他們會做什麼。下一次,旁觀別人的災難時,不要只關心自己的口袋的錢會不會流走。下一次在繁忙時間由金鐘轉車到荃灣 線,可以行入車廂一點點,只是一點點,對香港人而言,已是一件很好的事了。

佐保小姐,你一切安好嗎?

Labels: ,

Sunday, March 06, 2011

孽 債

2011年03月06日

跟內地的朋友聊天,講到菲律賓人質屠殺,特區開庭「聆訊」,賓國不給面子,特府向賓國傳召的一大批什麼「證人」,就是不來,搞得一個死因庭,聆而無訊,冷冷清清。「那麼多條人命,血債纍纍,特區政府即使每個香港人派六千現金,想起易小玲小姐的遭遇,我身為香港人,樂不起來。」

我說。「賓佬就是這副德性,他想中國不要處決毒犯,把幾個台灣老千送到大陸交換,但香港是香港,中國是中國,對特區政府,他照樣不放在眼裏。」大陸朋友高瞻遠矚,視野硬是不一般。「也不能怪菲律賓政府,」我抹抹微紅的眼眶 :「有一句老話: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不久之前,香港一位愛國專欄作家,捍衞南沙群島主權,有一段嘻戲文字,訓斥賓佬不要侵犯我國領土,可是,您猜怎麼着?香港的文人、『戰地記者』、『學者』,還有什麼事評論員,竟然指鹿為馬,破口大罵這位愛國專欄人侮辱菲律賓、『種族歧視』,可見中國人的漢奸真多。

反而大陸兩三萬愛國網民聲援,據說令這位專欄作家很感動。 」「對了,這也是你們香港人素質的問題,」中國的這位朋友說:「眼紅嘛,不惜挑起上萬菲傭示威,衝擊香港社會和諧,他們把自相殘殺的本能,放在國家利益之上。」

「對了,國家的實力強大了,老百姓都很振奮,」我補充:「但是香港中國文人的水準這樣子,西方怎看得起你?菲律賓領事一定把這類文人學者吃裏扒外的漢奸言論,都上報馬尼拉了,這次賓國不派證人出庭,是很自然的。」我說。

對方點頭,默然無話。「毛主席犯了許多錯誤,像迫害了太多知識份子,」我說:「但是,毛主席最看不起中國的文人,看看什麼主持呀、政棍呀,他們連曾蔭權打個電話給賓國總統也眼紅,向一個提出次主權的青年學者打棍子。可見,毛主席鬥爭讀書人,不是全無道理。」國難當前,爭着為匪張目的文人太多了,賓佬看不起香港特區,也難怪。文人無行,自己作的孽,馬尼拉蒙難的幾位團友,只怕難覓公道了,安息吧,沒辦法,來生投胎,不要做香港人,做一個不怕外侮的內地中國同胞吧。

Labels: ,

Saturday, March 05, 2011

買賣男女

2011年03月05日

男女間的愛情,永遠是一項不平等的買賣條約。女方獻出的是青春、艷美、閃亮的臉光、飄逸的長髮,想換取的不過是下半生的安全感。

男人賺取她黃金般的身體,但黃金可以保值,青春卻是最不耐用的抵押品。一枚戒指是一道緊箍咒,一條鑽石項鍊是一道鎖鐐。一條領帶是一道項圈,一紙婚約是割讓土地的協議。男女間亮晶晶的定情信物,充滿奴隸時代殘餘的鐵銹痕跡。

男人佔用了那片處女地,在上面默默地開墾、播種、灌溉,把沃土親手栽種成繁光照眼的田野;但契約只約束土地的業權誰屬,卻無法規限農夫的忠貞。

對於一個心愛的男人,女人以為用她腴美的土地可以令他一生情繫着她。土質有豐富的礦藏,她的泥土能吸取雨季的清水,她的情感深處有無數發癢的蚯蚓在蠢蠢地翻着土,她為他躺下,張開肢體,開放千萬敏感的細胞,等待他的雨露均霑和鶴嘴鋤年年春天的祝福。她想告訴他,我的土地世代只讓你一人耕耘開墾,條件是你要做一個純樸的農民,永遠也眷戀着我。

但是當世界出現了工業化,男人很快都學壞了,移情別戀另一處叫「都市」的地方。人類現代化的過程,也就是男人拋棄了土地的妻子而另結都市的外遇。

大都市的男女感情,也由土地契約轉化為投資,嫁一個有錢人像買進一種藍籌股,不錯,那是一家大企業,你的家用和購物消費永不必發愁,他任你使用他的附屬卡,定期向你派息,但你也永遠不知道外面還有多少股東,你手上的股票不會有太大的驚喜,很安全,但也很沉悶。

嫁一個外國人,像買進一種外國基金,你不知道他遙遠的背景,不熟悉他的語言。他永遠以為你只看中他的外國居留權,在本地發生了災禍一走了之。外國基金只叫你把一生的幸福無條件信託給他,然後絕少溝通。

選一個可以託附終身的男人,像投資一座房產。一個男人像一所房子,他豁達的胸襟,博雅的識見,帶給你一座無敵海景。他的雙臂張開,像一環仰覽星月的陽台,令你在風涼裏悠閒自在。他壯闊的胸膛,像一堵實心的牆壁,他把着你的指尖,在上面比劃着心形的花邊,讓你在牆上掛上一幅鑲框的風景。

Labels: ,

Wednesday, March 02, 2011

給曾爺磕頭

2011年3月2日

財政預算案幾乎爆發特區起義,特府即刻拆彈,全線讓步,六千元現金有得拿了,還加上退稅。

這不就對了嘛。早知如此,死抱着那七千億儲備做什麼?錢不是自己的,這個世界,有什麼比開倉廣派不屬於自己的錢、歷史上卻又為自己留英名的事更便宜?特區政府那副死腦筋,有時真是僵得叫人無話說。

也難怪「上面」的臉色一沉:這個政府,到底是蠢,還是有心使壞,想香港再來一次五十萬人大遊行,引爆什麼花的革命,影響大陸呢?

如果是單純的儍蛋,這就怪了──特府的高官,不是很驕傲的港大,就是牛津哈佛 MIT,西方白種人的高尚文化教出來的精英,絕不是大陸七十年代頭戴白巾的農民副總理陳永貴大叔,或李素文賣菜大嫂之流,即使農民,晉身那一層,也會懂點政治的嘛,為什麼搞成這樣子?

這時,中國式思維就開始發酵,魯迅說:對中國人的行事,必須從最壞的動機去想。會不會是什麼餘孽,受撤退了的殖民主義前主人遙控,在關鍵的時刻,引爆炸彈,槍指的大方向,不止維多利亞港那麼簡單!

想到這裏,就叫人有點發毛,中國式的宮廷,其基因決定,必有這等小報告打上去,那時曾氏兄弟的命運,就叫人擔心了。

現在好一點,一個字:派。你喊六千,我還可以派夠一萬。錢派了,如果地產收入將來會賺回來,根本不必擔心;派了以後長年赤字,自己的任期只剩一年多,更一萬個不必擔心。

這就是政治。但是前英國殖民主沒有教這科,而留學英美名牌大學的中國學生,讀書為分數、取文憑,閒來幾個同學窩在宿舍包餃子下廚,聽黃河協奏曲,說保釣,「留學」的意識疆域,轉來轉去,轉不出「中國」這個死框框,西方的羅馬文化傳統,學不到的。

受西方教育?沒有用的,其中不幸有個文化優生學的問題:金正日的兒子留學瑞士貴族學校,卡達菲的兒子畢業於倫敦大學 LSE,津巴布韋的穆加比,也是在英國考了牌的律師。指望中國多派些留學生去「西方」,就會民主、人權、共和?哈哈哈。

哈哈,對不起,扯得太遠了。派六千元,司長啊,您不必擔心通脹,這六千元,我不花,全用來買滙豐、太古,漲了,也只漲西方跨國企業的股票,帝國主義霸權,比什麼強積金靠得住。派了錢,就英明了,咚咚咚,皇恩浩蕩,大家快給曾爺們磕個響頭。

Labels: ,

Tuesday, March 01, 2011

冷靜觀變

2011年3月1日

北非巨變,突尼西亞的獨裁者最先垮台。
但是,突尼西亞即使「獨裁」,本來卻是少數最自由而繁榮的伊斯蘭國家。不但窮人只佔總人口百分之四,屬於全球最低的那幾個國家,突尼西亞的八成人口是中產階級。
許多人不知道,剛倒台的突尼西亞政府,政策與伊斯蘭極端勢力相反:禁止婦女在公共場合戴面紗,只許一夫妻,不准四個老婆;清真寺只在祈禱時開放;男人想蓄鬍子,必須向附近警署申請。
這是很奇怪的條例:為什麼男人沒有隨便蓄鬍子的自由,即是社會有更大的自由?看看拉登和塔利班統治的阿富汗就知道──原教旨的恐怖勢力,就是要男人蓄留大鬍子,要女人面戴黑紗。
突尼西亞的中學有性教育,墮胎合法,與西方國家相同。即使總統班阿里獨裁,但他把宣揚伊斯蘭原教旨的激進人物關進監牢。
就像民國三十八年之前的中國大陸,總統蔣介石「獨裁」?還有嚴苛批評政府的民國大公報,還有蔡元培和胡適,還有穆時英的情調小說、李金髮的頹廢詩、張愛玲的閨怨小品。民國的思想和言論,空前開放自由。
國民政府倒台,一度也是「人民的勝利」──雖然絕大多數人民,對朝代的改變冷漠不聞──後來如何?不必多說。
突尼西亞會不會也一樣?伊斯蘭激進勢力,十分擅長利用「人民力量」推翻一個權力獨裁但意識傾西方的政府,在「人民」的譁變中混水摸魚奪權,「人民」做了儍 B,然後活得更悲慘。
突尼西亞「革命」之後,流亡領袖加諾齊回國,一回來,就打開監獄,把前政府關押的激進份子全部釋放,美其名為「實現文化多元」。
這個叫加諾齊的領袖,雖然不是當年伊朗的高曼尼,政見「溫和」,雖然,突尼西亞以後可以普選,但以北非諸國一向兩成到四成的投票率,民主不一定通往自由,很可能是接向地獄。
埃及更有問題:阿歷山大港已經有伊斯蘭教民屠殺基督徒。埃及沒有像華里沙那樣的領袖,只有伊斯蘭兄弟會,主張全面實現伊斯蘭政教合一。蔣介石的「獨裁」完結,「人民」歡呼,哪知道卻迎來了毛××。伊朗的巴列維、突尼西亞的班阿里、埃及的穆巴拉克,都有點像蔣介石。卡達菲例外,早就是魔鬼。西方的民主,只是手段,自由的保障,才是目的。許多非西方的「文化」,土壤裏天生沒有人權的 DNA,不是獨裁而相對開明,就只能是革命後的暴政,兩者必居其一。不可能像歐美,有長久民主,又有人權和自由。
不要高興得太早,有的事物等它進化,也不急,一兩百萬年吧。

Labe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