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31, 2013

揀選生命

2013年03月31日

【明報專訊】《申命記》中,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在曠野流徙四十年,走到盡處,腳踏迦南美地的入口,面朝無垠未知;他向同伴剖懷吐露,「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

揀選生命,不只是人生路上工作結婚買樓生仔等等的進退抉擇,而是要活一趟怎樣的人生;是否願意承受,存活於真實中,又豐盈又艱辛的重。

眼前矯健精靈的牧者李清詞,一生以來,揀選了生命。

接納他人 毋須條件

香港市民對基督教最鮮活的記憶,不外是一月份在政府總部的「愛家共融音樂會」,數千基督徒聚集天馬草坪,反對性傾向歧視條例諮詢。在香港,教會與同志恰如天敵,在平權議題上總鬥得你死我活;然而,教會並非鐵板一塊,明光之中亦有別樣色彩。月前,數個基督教團體發起「彩虹之約——共建同志友善教會」活動,藉以向同志發出大愛之聲,席間請來不少重量級牧者聲援,李清詞是其中一位。

貴為香港首位女牧師,曾任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副總幹事及英華女校副校長,李清詞在本地基督教會資歷極深,一向以敢言見稱。這次出面為同志發聲,亦不怕得罪教眾,向「反同志特權」的兄弟姊妹提出詰問,「你話你道德,但你有沒有實踐?你說不歧視,但如果有一個同性戀者說想要洗禮,你接不接受?如果你要他改過了再回來,你也是歧視他,這是講一套做一套。」反對同志的衛道者,總是手拈聖經以定他人的罪,然而李牧不認為聖經足以解釋世態,「聖經也有很多文化背景,有文化的限制。我重視的,是耶穌說什麼」。在她眼中,耶穌是個願意與性工作者和稅吏同席,體察接納他者的人,「我不會endorse,但我也不會說他們不對。我不是上帝,為何我們拿了上帝的權力去審判他們?上帝自會審判,用不着我們來審。在上帝跟前,人人平等,所以我們就是要接納他們;接納別人,不要那麼多條件。」

「今日我們就有很多法利賽人在教會裏,指手劃腳,耶穌最憎這些人。」說來,眉間有氣。

流離寄住 明白人子之痛

眼前剛滿八十的老者,說話直白率性,半點不矯情;暖白的髮理得整潔有神,窗邊的陽光透在她眼底,啡黑的瞳孔清澄發亮。在基督教保守的氛圍下,敢言的她可算異類,曾多次公開堅持悼念六四、聯署反對廿三條、批評教會內部的奢侈敗壞;勇武之氣令人肅然,然而李牧打趣說:「我不是勇敢,也不是我叻,我是恃老賣老!」剛正耿介的性子,自小育成。李清詞生長自四十年代,男尊女卑的大社會裏,她的父親卻把她捧在掌心寵惜。生於富貴之家,母親早逝,父親長年不待家,家事就由幾歲大的她打點,養成她的傲然自信。

那個時代,是炮火交錯、左中右昏亂陳雜的年頭。抗日戰爭,她舉家到廣州避難。突然一天,父親被抓入獄。原來李父是昔日汪精衛政府的官,日本戰敗,國民黨奪回政權,自是落難。她由千金小姐突變漢奸女兒,被烙上「偽學生」的標號;與弟妹離散,即便是父親留她的名貴古董也被抄走。頓失所有的她,幸得兩位老師收容。本是情分單薄的關係,兩女卻甘願無條件濟助,「所以我知道,不一定是基督徒才是好人」。

克難完成學業,一九六六年按立成為首位女牧師,後更出任副校長、教會總幹事。浮生大半,看似平步青雲,卻也從沒一個固定的家,永遠流離寄住,孑然一人。狐狸有穴,飛鳥有巢,人子卻無枕席之地,她明白人子之痛,生命裏無能述之以言的苦,「我知道痛苦,我知道當孤兒是怎樣的,父親坐牢兒女是怎樣的,沒錢是怎樣的。理論可以學得到,生命的事,學不了。」

孑然意志 踏足貧瘠戰地

她生中,有四年,刻骨難忘。在一九七七年,她答應出任世界傳道會宣教教育幹事,巡行二十二國工作。當時她貴為英華女校副校長,位高權重,意外被傳道會看中,力邀她加入。她一邊仰慕傳道會的平等公義等革新概念,一邊顧念在英華的優裕穩定,心神掙扎難定,「我自己列寫了一張清單,左邊寫了去的好處,有五六項;右邊寫了不去的理由,有十幾廿項!」最後她決定面朝荊棘路,捨棄一切,委身遠行。臨行前,她更囑英華不需要為她留着職位,並把所有家當拍賣,全捐母校;走的時候只有身軀,意志,與信仰,「神總有辦法」。

她觸及之地,不是戰火殃城,就是貧瘠窘迫。長期宵禁的東北印度、種族敵對分明的南非、被游擊隊佔領的北愛爾蘭、隔絕的南太平洋孤島,一片片荒蕪之地,重新拼湊她的世界。她曾到一個南太平洋島嶼,只能以獨木舟到達,「土人坐一邊,我坐一邊,職員給我一個膠袋,叫我把相機護照放進去,萬一隻船翻了,可以撈回膠袋。」不諳泳術的她,就這樣迎向大水。旅途上,她爬過北愛爾蘭威爾斯區的礦洞,在黑不見五指的洞底傾聽老礦工絕望的呼號:在勞資的對峙中,教會總站在資方一邊,在「維持繁榮穩定」的口號下,無視工人身上被長久剝削的疤;她走過印度的貧民窟,仰頭看過乞丐身後的雄偉高樓,見證過極致的貧富懸殊下,生命的被貶值;她到過戰亂中的津巴布韋,聽到過黑人青年甘願在彈雨之下,留守國家的誓言,「那是神學也教不到的,是生命的歷練」。

「我不是信基督教,我是信基督」

李清詞銘記着一個時代。那是醒覺年代,教會賢人輩出,主張走向世界,不能關上門。一九六三年,John A.T. Robinson寫下Honest to God,批判傳統基督教教義,呼籲人們要對神忠實;教會瀰漫一片更新氣息,信徒刻痛反思神與人的關係、己身信仰的核心,「你不是信衪的行事,it's not his doing, it's his being。祂是代表了神,有神的本性」,「我不是信基督教,我是信基督。基督教是教義,由教會定下,有歷史原因,有些對有些錯,都是次要,最重要是我跟神的關係。」

時代轉臉,今天的教會,忠實成了口號,神的殿成為權力必爭之地。不論性沉溺的失敗者,還是詐騙財色的神棍,更甚是一區之長的特首、官員和議員,也要與神對話,一洗罪孽,向大眾彰顯當好人的福樂。對這些「更新」,李牧說,「讀聖賢書也可以做好人的,基督教不是找好人,基督教是找一些真正悔改的人。信教就變了好人?變了好人是結果,不是目的,做好人不需要信教。生命的改變,不是行為上的改變,是整個態度和方向、是質素、是心的改變。」

八十年代自外地歸來,她執掌教區高位,看盡教會惡習,她痛恨教眾強行對非教友傳教,把人硬拉「入會」,「既然我們的神是這麼偉大,你信就信,不信就罷,與我無關,這是神跟你的事,不用我在中間拉人,難道我在做生意嗎?」除了對外的橫蠻,還有內部的敗壞。神的聖殿內,是非猜忌、阿諛奉承,結黨排擠,白熱的權力鬥爭,無日無之,她為此震驚,慨嘆「未著袈裟嫌多事,著上袈裟事更多」。在最孤立無援的日子,剛強如她亦淚沾衣襟,「上帝你為何不出聲?為何默默無語?我也有問過的。你發夢都想不到,教會不是說不愛權威嗎?不是說不愛地位嗎?得個講字!」說着,一臉鬱結的怒。

做人良心 最緊要真

醒覺年代已逝,教會不再是讓世人仰仗的無沾的岸;教會展露人前的,不再是單純神聖,卻是對權位的爭奪,對財富的貪慕,對安逸的戀棧,還有對不公義最響亮的沉默。一向敢言的李清詞,自是體諒會堂牧師左右做人難的難堪;不是怕被陷害,而是怕教會分裂,「因此左又不說,右又不說,什麼都不說,只是依書直說,講聖經。」教會愈趨保守,愈發內向,只為保住自己的機構,「平平安安過日子,開吓會就算,對社會沒甚影響,自己圍威喂」,「對任何不公義的事,你知道,都不敢發聲。」

發聲的,便要受千夫所指。天主教退休樞機陳日君勇於介入社會,力數不公義之事,卻令許多信徒心有不滿,在教會內廣受批評。雖然門派不同,李牧亦遙遙相挺:「我好鍾意他呀!個個都不說話,世界怎麼會好?最重要對得住良心。不是故意攻擊,而是真切的這樣想。」坦言跟他「手也未握過」,但牧者間有種同源共生的執著,「敢言,不是故意去敢言,而是真切的覺得,那種真,是很可貴的。做人做得不真,你不要做人了,是傀儡來的!我們不是求人喜愛,我們不需要討好人,討好自己的良心就行了。做人,最重要是真。」

「政治是人人的事」

教裏教外,亦有論者批評,宗教不要干預政治,李牧立即應道:「這是錯的。政治是人人的事,我們不關心人人的事嗎?怎可以不關心?政治就是關心人的事,我們不可以閉上眼、側着耳,不理它的。我們不是搞政治,我們是認識政治。」涉足政治,源於對人的惻隱與關顧,不願旁觀他人之痛。

「最失敗的,是教會的宗教教育,從頭到尾都沒有教信徒往這一方面去想,神的公義,神的正直,神的真理,沒向這些方面想,只是圍威喂,happy hour一樣,(禮儀結束後)就這樣『平平安安的去吧!』」教會,漸漸只剩下甜蜜的團契,信徒就在這個粉色世界中安逸過生活,不理真正的天父世界上,那無涯的苦難,「你是神的子女,必須行神的意思,神的意思不是唱唱歌這般簡單,神是要公義的。我們所相信的神,是公平、公正、公義的,但我們的行為、做法、活動,有多少是跟公平公義有關係的?」

真正的生命:為公義而行

年過八十的她,一樣關注時事,對李旺陽、劉曉波、劉霞的遭遇,深切憤慨,「好離譜,是我們中國、偉大的祖國才做得出這種事。」在悖逆的世道下,默默無語的人多,挺身奔走的人少,李牧笑言,「多幾個黃之鋒,香港就有希望!起碼他肯思考,不一定句句都正確,但是他肯站出來,有勇氣」。

「有些人說,不知道如何選擇,其實不然。善與惡,不會不懂。你不是不知道,你只是裝作不知。你問心吧,一定知道的。」知而不為,實是因為恐懼,怕受迫害,「事實上很多好人都痛苦一生,一樣要掙扎,一樣被拉去坐牢,一樣被處決,上帝不是這樣保護我們。」李牧說話毫不留情,直白坦言,為公義而行的人未必得到上天眷顧,「不一定快樂,不一定平安,但是他/她活着的,是一個真正的生命,一個很有意思的生命。當你看到這一點,你就很快樂。」

文 阿離


圖 劉焌陶


編輯 蔡曉彤


sundayworkshop@mingpao.com

Labels:

看底牌

2013年03月31日

二○一七年特首普選,中國明言,一定要先篩選,不順眼的人,一概以「不愛國愛港」為理由不准入局。香港的泛民譁然,聲稱抗爭。

有此宣佈,對於了解中國的人,全不奇怪。不懂中國的人,才大驚小怪。更可以補充一句,所謂只准「愛國愛港」的人參選,意思其實是在「普選」期間,中國只准內定十足能控制、那時覺得「維穩」滿意的兩三個人「參選」。

譬如去年三月,唐梁對陣,一度出了問題,「愛國愛港」的曾鈺成也有意出線。但中國不許,予以「勸退」,梁振英還聲稱知道曾主席的「黑材料」。這就證明:「愛國愛港」,即使一貫愛得爆燈也沒有用。在中國認定的時刻,不聽話,或不「顧全大局」,硬要參選,你哪來這麼大膽子?真正愛國愛港,絕不敢這樣的。於是中國就懷疑你後面是不是有港英餘孽、財團、西方勢力在推捧你出山。

一旦懷疑了,下面的小報告自然會跟着如雪花飄至,人事檔案裏幾十年來一切不太順眼的小事,挖地三尺,通通有人篩檢出來,懷疑就會變成事實,以前的「愛國愛港」紀錄,隨時一筆勾銷。

即使只兩名經過品質審查的「候選人」入閘,中國也心驚肉跳,因為這兩人畢竟是香港人,香港人不論再「愛國愛港」,因為地域南北的理由,也絕對不會得到中國完全的信任。他還怕你進場前後不知何時會亂蹦失控。

譬如唐英年,兩代愛國愛港,質檢全無問題,但在辯論時忽然洩密:梁振英在行會說過會用催淚彈水炮對付示威者。在這個時刻,唐英年表露了對和平示威者的同情,對暴力鎮壓的反感,其「愛國愛港」指數即時暴跌,所以必須流產出局。

梁振英也好不到哪裏。上台之後,「港人港地」、「港人優先」,這等隱性港獨口號,中國已經厭惡。還推出什麼「限奶令」,大陸官方的環球時報終於忍不住拍桌子。梁特首的「雙愛指數」,經此一役,中方另有看法了,所以普選方式,中方為防止梁班子再另搞小動作,索性自己跳出來,赤膊直接講了。

若是「愛國愛港」方有參選資格,那麼去年為什麼硬不准曾鈺成主席報名呢?一千二百名選委的小局,你都不能信任曾主席,認為此君無法控制,那麼四年後三百多萬人投票,不理你是不是自己人,中方怎會不重重上鎖呢?

所以到頭來:唐英年、梁振英、曾鈺成,都「愛國愛港」嗎?「香港人心裏有桿秤」,不如中方手裏有一副銬鐐,加一張刀。

Labels: ,

Saturday, March 30, 2013

看臉色

2013年03月30日

香港的特首,只能是傀儡,這是「和尚頭上的大蒼蠅」──明擺着的事。

中國對於梁振英先生已經不耐煩。梁特首最初提出什麼「港人港地」、「港人優先」,我已經指出,一定會得罪中方,認為是「隱性港獨」的口號。共產黨對於文字之敏感,有千年文字獄的「國情遺傳」,他只跟你講感覺和情緒,不跟你講邏輯和道理。梁特首然後推出「限奶令」,大陸官方的「環球時報」即刻批判,這就是給你臉色看了。

本來,「限奶令」就是「港人優先」的「梁振英施政思想」,正如以額外印花稅限制大陸人來香港買樓,就是「港人港地」的「政策落實」。中方要求梁振英施政要拚民望,於是他就聽話,拚民望了,但不行,你特首在爭取民望的同時,原來這也禁忌,那也敏感,稍動一動,就得罪了主人而不自知。

殖民地時代的港督,才是真正的「高度自治」。港督的權力是很大的,土皇帝一樣。港督在香港做事,先斬後奏,倫敦的外交部和殖民地都信任他,既然已經委任你了,好,你來幹。

鄧小平收回香港主權,憑的是痰哽咽喉,一定要吐的意氣,而不是邏輯。收回香港是基於「英國人做到的,中國也能做到」的情緒化──這句話,充滿孩子氣,但是鄧小平這種「老革命家」是這種脾氣。英國人做得到的,你就一定能做到?那麼英國人的港督,同時是香港三軍司令,穿軍服就職,可以調動駐港八千英軍──梁振英能穿軍裝嗎?

所以現在,中方乾脆將梁振英撂在一邊:什麼普選還可以慢慢諮詢,現在我替你拿主意:不諮詢了,愛國愛港,就是門檻。臉色端出來,梁振英沒得作聲,靠邊站了。

了解中國歷史,一點也不奇怪。中國從來沒有變,牠是這樣子,是你自己天真,包括梁班子。臉色一再端出來,看懂了嗎梁班子?

Labels: ,

Friday, March 29, 2013

幾句真話

2013年03月29日

中國打出「第一夫人牌」,由歌星出身的第一夫人訪問俄國,官方的新華社和大陸網民極度讚美,中國網民歡呼「終於有一個拿得出去的了」,不知是什麼居心。

有點歷史視野的有識之士,都為這位美艷的第一夫人擔憂。

因為中國人十分多疑,中國的政治尤為險毒。大陸網民說「終於有一個拿得出去的了」,這句話極為奸詐。在中國人社會,一個人受到讚美,即使其本人毫無反應,或謙遜否認,他即刻已經賺取了九十九個埋伏在黑暗中的敵人。

「魔鏡,魔鏡,告訴我誰是世界上最美」,西方的白雪公主童話警告過了,何況中國有呂后砍殺戚夫人的嫉恨文化。現代的王光美女士以國家主席夫人身份外訪印尼,由於受過美國傳教士辦的輔仁大學的西方儀態訓練,風度甚好,中國老百姓曾經歡呼有一個「拿得出去」的第一夫人了,這就是說另一個第一夫人江青「拿不出去」。後來時機一成熟 ,江青和她的老公下令紅衛兵羞辱批鬥,幾乎將王光美判處死刑,卻沒有像處置戚夫人一樣,砍掉手足,挖去眼睛,在七孔裏灌水銀,扔下毛廁,是很大進步了。

何況什麼「第一夫人外交」,把老婆拿上桌子比拚,完全是西方的價值觀。中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多次訓斥:中國不能搬西方價值那一套。根據中國文化,女人不可以拋頭露面,再「第一夫人」,也不過是糟糠之妻,所以,中國網民歡呼,美國有米歇爾,現在他們也有了,硬要跟美國人拚第一夫人,這種崇洋西化的惡劣思想,由新華社來帶頭,本身就是反中國。

中國第一夫人或許也自覺處境凶險,她說:「我永遠在一個從屬的位置。」這句話的意思,是她不會做慈禧太后。此一表態無疑令人欣賞,然而,西方國家的夫妻關係,太太並不是丈夫的從屬(Subordinate),而是夥伴(Partner),「第一夫人」之西方概念的紅酒瓶子,裝的不是這種二窩頭。

「中國第一夫人」的風頭之外原來是風險。魅力一樣非凡的吳委員長沒說錯:「西方價值觀」真的不可以隨便搬來中國的,一步一驚心呀,尤其是女人。亞洲首富教導香港的梁振英:愛國要講真話。要補充一句:不論愛哪一國,都要講真話。我又講真話了,對於中國人,真話必然不中聽,拜託,請不要又發怒呀。

Labels: ,

Thursday, March 28, 2013

女首相在遠東

2013年03月28日

劍橋大學解封前首相戴卓爾夫人三十年前訪問中國談判香港主權的經過,除了一些飲食資料,沒有什麼進一步的內幕。

戴卓爾夫人在回憶錄裏提過:對中國的鄧小平缺乏好感,覺得這個中國老人毫無教養,在會談中,鄧小平不斷向戴卓爾夫人噴二手煙,而且向痰盂裏時時吐痰。戴卓爾夫人認為鄧小平缺乏對女性的起碼禮貌,而英國的大使館人員私下展開「熱烈的爭論」:鄧小平不停的吐痰,究竟是蓄意顯示某等「天朝大國」的排場效果,還是這個人在本質上是一名歹徒(Thug)。

當然,一來英國人在清末已經見識過來訪的李鴻章在皇宮裏吐痰的中國文化,二來為了照顧中國人尊崇第二次解放了他們的「鄧公」的民族感情,當時沒有洩漏此一「機密」,但戴卓爾夫人畢竟是西方文明國家的領袖,對於鄧小平在痰涎濺落在痰盂的清脆水聲中強硬宣佈必須收回香港主權,而且出兵摧毀香港的繁榮也在所不惜,還是十分詫異,事後她說:「鄧小平這個人真殘酷(Cruel)呀。」如果知道英文的含蓄,就明白戴卓爾夫人對鄧小平,以及這個人統治的國家的觀感,相當惡劣。

為免香港變成廢墟──戴卓爾夫人那一代政治家,目睹過赤柬侵佔金邊的一幕,知道極度情緒化的鄧小平,做得出來──戴卓爾夫人選擇了高貴地讓步。七年之後,鄧小平派坦克殺進天安門,屠殺和平抗議的平民,歷史證明她的判斷是正確的。

英國應該放棄香港,因為當戴夫人從北京來香港的時候,在啟德機場拉扯橫幅抗議,高呼「反對三個不平等條約有效」、並支持「民主回歸」的,不是俗稱的「土共」,而是以司徒華為首的香港民主黨早期人士,他們是一群理想的知識份子,而且自稱愛國。我當時在家看到電視新聞這一幕,覺得很好笑,對我的父母說:「呸,從哪裏爆出來的這夥笨蛋呢?他們將會付出代價。」今天我回想起,也發現我的判斷是正確的。

戴卓爾夫人在香港鬧巿參觀,一幫小孩覺得她很親和,笑嘻嘻的跟着跑,而戴卓爾夫人也跟他們逗玩,氣氛甚為溫馨。後來的特區政府,發現這就叫「政治公關」,都極力模仿,可惜或因文化背景所限,你今天看看舊片,還是戴卓爾夫人的表現更自然。

今天戴卓爾夫人尚健在,只是腦筋有點不清楚。相對於她當年蓄意噴二手煙和吐痰的對手,戴卓爾夫人失落了香港,但贏得了歷史的好名聲。但願她多福而萬壽。

Labels: ,

Tuesday, March 26, 2013

中產少了一樣

2013年03月26日

香港財政司司長的「中產階級」定義:喝咖啡、看法國電影,引起很大迴響。

為什麼不是喝普洱、看普通話劇集「甄嬛傳」?大家心裏明白。不過,如果有一天法國總統在香榭麗舍宮喝了普洱茶,以及英國BBC請海倫美蘭、茱迪丹治用英語將從中國買來的「甄嬛傳」配上英語,在倫敦黃金時段播映,而收視和影評,都比「唐頓莊園」高,那麼到時財政司長的「中產階級」定義,自然會順勢修正。

但有識之士,都知道盼望實現這一天,跟看見英女皇在白金漢宮裏跳「扭秧歌」,以及王妃凱蒂不戴胸圍,改着紅肚兜一樣渺茫。

這個世界畢竟現實,所以財政司膽敢將「喝咖啡、看法國電影」定為中產階級品味,而不怕遭到「崇洋媚外、黃皮白心」之類的親中派秋後算帳式的批判,香港的財政司司長,除了會計算,畢竟是風骨錚錚的一位知識份子。

但咖啡和法國電影是不夠的,中產喜愛閱讀,而中產階級喜愛的報紙,必定是英國金融時報,即俗稱的FT了。

手持一份FT,令人肅然起敬的指數較高。即使你只出現在茶餐廳。

許多許多年前,我做過實驗:裝模作樣故意在旺角茶餐廳讀一份FT,那個操鄉音的新移民大嬸,正在用拖把揩抹地板,她喝令那些讀馬經或風月版華文報紙的中國籍中年男子:「遞高腳啦」,但拖到我這一桌時,她會閉嘴,小心翼翼讓開,不敢驚動這個年輕人看英文報紙(愚昧的她,當然不知道我看的是一般華爾街Banker在商務艙才看的金融時報啦)的雅興。

至於書籍,我不會Recommend連吸軟性毒品的加州十七歲美國妹也看得懂的小說Twilight,大西洋兩岸的中產,誰不在談論著名的Fifty Shades(注意,叫簡稱,而不是全名,才能In),而這本小說,我很詫異,MIT畢業的香港財政司司長竟然沒有提及,相信我,在梁班子之中,沒有一個人看過。

因此,做一個中產,真是一個比佔領中環還複雜的課題。

Labels: ,

Monday, March 25, 2013

大爺當罪犯

2013年03月25日

中國遊客成為世界現象,二十多個在巴黎,遭到三名黑人毛賊持利刀洗劫。有人質疑:這二十多個中國人,只要「團結」,一定可以戰勝三名黑小弟,為何在性命關頭,你看我,我看你,乖乖接受宰割。

眼看中國人在海外,如此之好宰,英國多家大企業的總裁:英國航空公司、杜莎夫人蠟像院、廉價酒店Travelodge集團,聯名向英國內政部抗議:請停止將中國遊客當做罪犯。

原來內政部對中國遊客簽證諸多歧視:中國人在英國領事館申請簽證,不管成功與否,每人交八十英鎊,比去意大利和法國簽證費貴二十鎊。

然後申請人須印指模,用英文填五頁表格,但中國遊客在英國,論人頭算,平均每位消費一千六百鎊,比其他國家遊客人均多三倍。

你這樣侮辱人家,加上人家還記得鴉片戰爭和火燒圓明園,好,老子不來了。英國商人一統計,急了:單前年,一百一十萬中國人旅遊美國,去英國花錢的只有十五萬不到。每年英國從中國遊客身上少賺了十五億英鎊。

英商代表說:「我們問過中國人,他們尊崇英國,很想來花錢,但覺得申請簽證時得到罪犯的待遇,怕他們一到,竄進唐人街都失蹤。舉辦倫敦奧運,英國納稅人花了十億英鎊,這筆賬怎樣收回來?」

英國的報紙也加入喧嚷。駐華記者訪問上海英國領事館,發現中國人申請簽證受阻,十分毛躁,一個姓翁的上海人指着領事館的一張明星朱迪丹治的宣傳海報:「你們受邀請」(You're invited),大罵:「邀請?邀請個B呀?」

所以,所謂「蝗蟲」問題,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英國人怕「窮禍」,多於「蝗禍」,因為中國的熱錢尚未將倫敦的房地產價格炒得超過兩千鎊一平方呎。

但為什麼英國領事館如此提防?一定有理由,英國人或許是被去年的「重慶王立軍闖館」事件嚇怕了,王立軍大哥當初首選投奔英國,成都的英國領事館不開門,人家才次選投奔美國,英領事館有了心理創傷,即所謂Trauma。奉勸不要這樣小家,還有許多黑人等着攔途截劫,要「搵食」㗎嘛。

Labels: ,

陶傑facebook:「大幹快上」

 2013年03月25日

劣質中文就是劣質中文,只是一牽扯到大陸,「知識份子」就要祭出文化差異的旗號,宣稱不包容就是霸權,指控批評就像一個「清者自清」的清教徒,看不慣世俗「瀆者自瀆」,要在他人腦中安裝「綠壩」,隔走「淫念」。

試看以下一段文字:

因為女友逼太緊,你逃到了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上酒館叫一隻肥西老母雞,意外地與提供一次性服務的服務員共築一個叫做愛的香巢。後來,全國性交易市場布局重慶,「果然我得靠重慶!」憑藉首屆全國口交大賽冠軍的絕妙口技,你順利在重慶大幹快上,遠在香港的母親也來信道賀:「兒子生性病母倍感安慰。」

如此引人入性的文字,對唔住,我道行未夠,好大「反應」。有容乃大的「知識份子」,教我如何包容它/他?
江西省宜春市某地豎立了一個巨型廣告牌,寫着「一個叫做愛的香巢」。而數年前,宜春市政務網站推出「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廣告策劃,被網友吐糟,即時撤下廣告。

其他「淫念」句子:
「首屆全國口交大賽」
「李安納度與女友戀情告吹 只因女方逼太緊」(請用國語讀出)
「兒子生性病母倍感安慰」
「三大全國性交易市場布局渝中」
「一次性服務」
「肥西老母雞」
「我靠重慶」
「江交棒心情愉快」

https://www.facebook.com/tokit.channel?ref=ts&fref=ts



Labels:

Sunday, March 24, 2013

巴黎淪陷

2013年03月24日

中國遊客廿餘人在巴黎遭黑人匪幫動刀子搶劫,因為中國人愛購物而張揚,身懷大量現金,而法國又收留太多非洲移民。巴黎治安差劣,據說令人對巴黎的「美好印象」大為失色。

巴黎「美好印象」的時代,是嘉芙蓮丹露、伊芙蒙丹、杜魯福鏡頭下的巴黎。本來法國人如果自己能守護着巴黎的「美學防線」,巴黎不會淪陷。

三十年前我初去巴黎,蒙馬特山的空氣,還滲着巴爾扎克的筆墨餘韻,塞納河左岸的咖啡店,有海明威的雪茄絲味,在巴黎聖母院的燭光裏,只要凝神片刻,即在朦朧中見到雨果的鐘樓怪人,而在香榭麗舍大街,加利格蘭和柯德莉夏萍的電影「花都奇遇結良緣」,拍攝剛剛收隊,花街上殘留着一衣沾襟的香水。

幾年前我重上蒙馬特山,在南坡上路,看見半山的黑人,無所事事,三五成羣,目露兇光,我一路上山,慶幸自己穿着簡樸,我着一條燈芯絨褲子,一件普通蘇格蘭Shetland毛衣,一對舊鞋,我心中暗自祈禱──我來自香港,我沒錢,不要搶我──兩旁的黑人,目光閃閃,暗自私語一番,我好像聽見其中一個說:「他不是中國人」(Il n'est pas chinois),我鬆口氣,心中充滿感激之情,三步併兩腳,方到了蒙馬特山頂,為脫險而感到慶幸。

上山之後,我驚魂甫定,我想下山對那幾十位從沒去過遠東的黑大哥非洲羅賓漢說:亞洲人分許多種,暴發張揚的你們搶他,劫富濟貧,像馬克思說的實現財富的武力再分配,我不反對。但亞洲人之中有教養的,都不愛炫耀而喧嘩,請你們高抬貴手,帶眼搶人。

後來想想,這只是片刻的精神勝利法,我不應該有這等思想。從此,我不想再去巴黎。

中國遊客被搶,大陸的網絡投訴,呼籲法國警方「加強打擊搶劫犯」,以免影響巴黎形象。法國警方不會理的,他們說不定在縱容,讓黑人多搶中國人,那樣中國遊客少來些,巴黎靜一點,而黑人多搶點中國錢,富起來了,向法國政府伸手也少領點綜援。這是以毒攻毒的法子。無論如何,我希望巴黎有一天能重光,再成為一個可愛的地方。

Labels: ,

Saturday, March 23, 2013

美國夢

2013年03月23日

美國駐香港領事館舉辦「美國夢」創作比賽,邀請持有香港、澳門護照與BNO香港人參加,講一講大家心中的美國夢是什麼。

經美國人評選之後,得獎的幸運兒,可以免費暢遊美國幾天,包吃管住,可樂了,據說,還有得免費遊覽迪士尼樂園呢。

但是有警惕的人,不禁就要問了:強國的新總書記,剛提出「強國夢」的重要思想,企圖凝聚愛國心,你美國領事館不遲不早,搞一個什麼美國夢比賽,是何居心呢?

從客觀理性的角度來看,美國領事館不一定有什麼邪惡居心,或許是出於產權的自我保護──所謂「美國夢」,是美國人在地球最先喊出來的,美國有自由民主的環境,不管誰來,只要努力,都擁有成功的機會,經黑人民權牧師一喊:「美國夢」全球走紅。所以領事館提醒看慣盜版影碟的香港人,注意原創者的版權。

「美國夢」是真的,而且美國人都相信:因為率先喊「美國夢」的美國官員,不會偷偷將巨額財產轉滙去緬甸或古巴買房子,也不會把子女送去平壤金日成大學留學。美國加州三藩市的警察局長,也不會受到誰的追查,走進俄羅斯的領事館尋求庇護,要求上莫斯科。所以美國人說「美國夢」,非常的合邏輯,全世界的人,也跟着相信。

美國夢有得給你看:黑人明星摩根費曼、捷克裔的女國務卿奧布蕾、亞裔大提琴聖手馬友友,還有站上奧斯卡獎台兩度得大獎的台灣人李安。

況且美國是西方文明的領袖,西方的「夢」,比較純真,彼得潘、迪士尼樂園、林白駕飛機、阿波羅登月,西方人相信,只要有自由的夢想,就能令信念成真。

但是中國文化的「夢」比較負面:南柯一夢,一夢黃粱,痴人說夢,都是中國的駡人話。中國人對夢的態度,即是「異想天開」,做夢是要申請的,誰敢亂來,隨時坐牢。

所以美國人還是有點壞心眼,叫香港人來講講什麼是美國夢。不過獎品不太吸引,有無美國鬼妹伴遊呀?但美國鬼妹不夠中國的章子怡靚呀,哈哈,好嘢,這一點,中國終於贏了!

Labels: ,

Friday, March 22, 2013

小馬哥在教廷

2013年03月22日

台灣總統馬英九的千金和女婿,在香港很出風頭,但我們中華民國馬總統,在華文傳媒的字裏行間,卻備受擠壓。

香港華文傳媒對「小馬哥」有潛意識的歧視。譬如,梵蒂岡新教宗就職,小馬哥親去教廷出席就職禮,面見教宗方濟,就被華文傳媒「矮化」為:「馬英九『獲』晉見教宗」。台灣的中華民國,與梵蒂岡有正常邦交,教宗是梵蒂岡的元首,馬英九是中華民國總統,在外交層面,雙方對等,平起平坐。馬英九「獲」晉見教宗,在字面上,好像偷了東西的小賊,「獲」格外開恩,「獲」得釋放。「獲」晉見教宗,即是馬英九「被准許」見小白帽了。誰特批的?上帝?奧巴馬?教宗?還是大陸的習近平?所以民族性骨子裏有奴性,你看。

然後是馬英九夫婦的座次:「被安排坐在面對聖伯多祿廣場左手邊的元首區,座位是第一排C區,馬英九右邊是哥斯大黎加女總統,左側則是智利總統夫婦,馬英九夫婦與智利總統交談近五分鐘。」

美國總統、英國首相、德國總理會不會得到這樣的「報道」呢?不會。潛台詞是,一盞大光燈,照着我們小馬哥伉儷,像在一個大劇院:還沒開場呢,衣香鬢影,忽然燈光往角落裏一擺,咦,照着一隻可愛的小老鼠,沒想到,牠也鑽了進來。

然後華文傳媒都搖頭到另一邊,看着「北京」的臉色:「北京並無抗議」。北京和梵蒂岡沒有邦交,沒邦交怎樣抗議?但北京的臉色是很重要的,像香港的特首每次北上,「獲准」見誰,得到什麼「金句」,用放大鏡一看,其中都有名堂。

華文傳媒的心智和價值,都扭曲了,他們的放大鏡之下,馬英九怪可憐的,跟着也扭曲。

小馬哥也不太「進取」,哈佛畢業,英文應該不錯,如果學到英語外交文化的精髓,加一點點演技,做個滿場飛:跟智利總統講個黃色笑話,對方大笑,驚動再過幾個座位的法國總理、瑞典首相,他們伸過頭來「分享」,再把色情笑話傳到美國總統那一邊。

只靠一個李安,不夠的。

Labels: ,

Thursday, March 21, 2013

第一流

2013年03月21日

梁振英上台半年有多,一些公務員朋友,無論在任或退役,偶爾閒聚,說起近況,個個冷笑:「睬佢都有味啦!」今日官場從 AO到清潔工,不就是放軟手腳,出長糧,等長俸。

另一些朋友,跟他們的退休公務員打高爾夫,退休高官消息靈通,人在江湖,中環冷氣辦公室的小道傳聞,遠遠的都收得一清二楚,都說:公務員從前在阿董時期是「士氣低落」,現在無所謂低不低落了,根本沒有「士氣」這回事。

我聽了覺得好笑。難怪中方的一些文人打手,半年來將「財團、港英餘孽、外國勢力」三及第串燒起來,尤其對前任特首曾蔭權恨之入骨,除了柬埔寨波爾布特上台後,大殺隆諾前朝官員,以及高美尼重回伊朗,建立革命政權,屠殺包列維王朝包不掉的將領高官,這等心理驅使,不相信「港英餘孽」,也不是沒有依據。

「香港公務員是世界第一流的管理隊伍」,當年彭定康臨走,送給中國一碗大迷湯。中國人普遍喜歡西方白人讚揚抬舉。彭定康那麼一吹拍,全體中國人欣然收貨,將英國人一手訓練的公務員隊伍奉為至寶。

後來傻仔董伯發現「施政」愈來愈不暢順,滿腹「鴻圖大計」無法推行,左看右望,發現原來是陳方安生在「阻撓」,上京告狀。據說陳太奉召在北京被粗口罵了一通,臉皮薄,回香港後即刻辭職不幹。這樣一來,中方才發現逐漸上當。「港英餘孽」的標籤再度浮現,但陳太演一場海瑞罷官,反而在香港人心中「民望」大升,造就了曾蔭權收割果實,董傻下台,曾煲呔順利接了班。

中方對「港英餘孽」有一股糾纏的情意結,尤其是香港的基層左派(即俗稱的「土共」)。香港的公務員是怎樣訓練,中國從來搞不清楚。七八十年代,所謂「港英」招聘政務官,筆試後又面試。筆試的試題是一些古怪而挑戰想像力的思考題,譬如:因受國際環境影響,香港汽油加價,的士和小巴司機不滿,排長龍抗議。這時香港內部有一股反政府勢力,由工會策動,煽動其他市民上街。此時不巧,香港西北方海面,公海範圍,有一艘海盜船設立廣播,呼籲香港人民一齊起來推翻殖民地統治。請問這時你是負責保安的官員,有何對策?

這種試題,英國人很聰明,不一定都挑一百分的。以上試題要答得好,其人須有領袖才能、有想像力,而且還會受過一點軍事和特務訓練。英國人用公務員,怎會選這種人?因此殖民地時代,政務官的筆試試卷,如何評選,從來不讓你知道標準,而且歷年政務官的考卷,譬如陳方安生、王永平、許仕仁等,當年的答卷,也當做機密文件,密封起來,運回英國。想知道香港現在這批「精英」當時答這種問題,發揮何等「真知灼見」,過五十年,等他們都百年歸老吧,就知道英國殖民政府用人才智所在了。

香港基層左派痛恨「港英餘孽」,也有道理。英國人慈悲為懷,雖然選拔資質僅中庸的香港華人做公務員,不要求他們有才幹,也不能有領袖思維,但只要忠心,以誠信為女皇服務,英國人一定妥善照顧。

今天香港的退休公務員,只要在女皇時代入職,退休之後,公積金和長俸,比英國本土的公務員更優厚幾倍。英國人能善待「化外之民」,對牛津劍橋畢業的白種公務員反而嚴苛,如此政治智慧,全球無人能及。

相比之下,香港基層左派,許多在一九六七年為「祖國」賣命,撒傳單、放炸彈,那時國家一窮二白猶自可,今天幾萬億美元儲備,「國家」就是不肯拿一筆錢來妥善照顧。你看人家陳方安生每月還有十多萬長俸,季季換旗袍,但我們的「維園阿伯」,每星期領着生果金,在公園還為國家衝鋒陷陣。生果金本來只有七百,還是「反中亂港」分子如長毛,向曾蔭權掉香蕉掙回來的那三百呢。

小量香港前公務員也選擇退休,像前保安司黎慶寧,他讀歷史,知道中國政治之險惡,絕不留戀,去了澳洲,與藍天白雲相對。如此品格,像前滙豐歷屆大班一樣,如浦韋士退任之後回蘇格蘭、麥理浩和衞奕信也一樣。在英國人眼中,一定對具有英國紳士品味的黎慶寧另眼相看,倍加鍾愛。

留下來的,就比較另類了。「橘越淮而枳」,無論世界多第一流的隊伍,英國人發明,歸還給中國三千年的帝王文化,公務員肯定「回歸」為中國的政治動物。但是九七前入職的公務員始終受英國栽培。英國的影響很大:公務員制度,很多人說,雖然靈感來自古代中國的科舉,但英國人發揚光大;戴麟趾的沉毅、麥理浩的果斷、尤德的慈祥、衞奕信的精謹,英國人的公務員另有一套品格,成為國際名牌,造就了一套喜劇「是的,首相」( Yes, Prime Minister),講公務員和政客的勾心鬥角,英國人會自嘲英式公務員,還為世界提供了娛樂。

英國政府在香港栽培華人公僕,不要求他們有創意,最重要是有一門技藝——讀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的,英國人讓你做工務局、修理隧道、建設天橋,只要勤懇敬業,在中國人的貪污「文化」當前不受誘惑,像占士邦電影裡一生專注製造秘密武器的 Q,英國人最欣賞這種品格方正的專才,乖乖做到退休,公積金長俸優厚,英女皇還賞授 OBE。

所以「港英餘孽」無論多「孽」,都有品格底線的。他們不會領導香港,但你空降一個三流的「領導」下來,他們一定知道其中問題。 Yes, Prime Minister道出了天機:公務員有一千種含蓄的不合作方式,表面對你堆笑,點頭哈腰,你交下的文件,四圍傳閱,拖拉延誤,還可以發明一百個理由。

今日梁振英的三司十幾局,自說自話,下面的公務員笑而不語,天天上班,月月準時出糧,明知上頭空降的這批「愛國愛港」精英言詞可笑,引錯條例,公務員一概封嘴,不予提點,讓你自己引爆地雷。

今天香港管治,等如軟 hea,中共在北京,隔着一層有毒空氣,香港特區政府這部機器,壞在裡面那幾十顆螺絲,中國也看不出來,只看到街頭示威,揮動龍獅旗,於是向梁班子施壓,立法廿三條,普選門檻加高,公務員在裡面更加偷笑。當前全世界有哪一行職業,比做特區公務員更有快感而準時出糧?恕我愚陋,我想不到。

Labels: , ,

Wednesday, March 20, 2013

中文神蹟

2013年03月21日

新任教宗,中文譯名,乾爽伶俐的叫做「方濟」,只兩個字,這才是今日中文最大的神蹟。

因為今日的中文以嚕囌長串稱著,譬如大陸實行「大部制」,合併成立「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全長十四字,遭到大陸網民訕笑攻擊。

香港自從「特區化」之後,也學着大陸,「司局」部門合來併去之後一大串名稱越長越「愛國」,譬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中國人擅長將自己的官衙諸事的名稱拉扯長,然後才發覺自己原來生活在「網絡時代」,時間就是金錢,簡化即是效率,再發明許多簡稱,譬如「食物及衛生局」,又叫為「食衛局」。

中國人到底喜歡繁叠冗長,還是喜歡簡化,連中國人自己也搞不清楚。你說中國人愛簡化,他推出的局名官稱,越叠越長,你說中國人喜愛繁冗吧,他時時連三四個字也嫌長,譬如叫「春晚」,不叫「春節晚會」。叫「央視」,不叫「中央台」。叫「神七」,不叫「神舟七號」──我看見「神七」這個名稱,對不起,時時想發笑,中文從前有對偶,譬如「橫七豎八」,既有「神七」,不知有沒有「鬼八」呢?如廣東話,就有「鬼五馬六」之說,啊,中國人看見「神七」上天應該統一感動到流眼淚的,我沒有,反即刻聯想到「鬼八」,所以我向上帝懺悔:對中國人我不夠崇敬,我不對,希望以後改善。還有什麼「公知」、「彩電」、「人流」。但「萬里長城」又不簡稱「萬長」。「中共」或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之簡稱,但「麥當勞漢堡包」又不叫「麥包」;「美利堅合眾國」為什麼不叫「美眾」呢?「美眾」比起「美國」,但覺人頭湧湧,有生氣,聚財呀。

所以新教宗上台,香港和台灣華文傳媒趁中國官方尚未反應過來,搶先採用「方濟」而不是「弗蘭西斯」,我為中國人鬆口氣。雖然「本篤十六世」本來應該簡稱「本十」或者「篤六」,而日本前空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應簡稱「本六」,或「山六」,或「山十」,那麼華文世界,就有本十、本六、山六、山十,加上東京的六本木等,花多眼亂,真像尖沙咀廣東道的歐洲名店,都是好東西,叫人眉開眼笑的掃貨,可不知該買哪一樣好?

Labels: ,

「時代」質疑

2013年03月20日

傳媒時時有文字的虛妄症。譬如,大陸的習近平、李克強新任,香港傳媒就說:中國進入了「習李時代」。

「時代」(Time),是西方的文化概念,「時代」不是亂叫的。「時代」不是「時期」。時代,除了時間的流逝,是有人文精神的創建的,一個總統,領導政府,能不能開創一個「時代」,絕非現在的判斷,而是當他的政績成為歷史時,由後世來評定。

譬如香港歷任總督之中,葛量洪當港督,做了十年;麥理浩做港督,也做了十年。但是,香港殖民地史上,並無「葛量洪時代」,卻有「麥理浩時代」。

葛量洪領導時期,大陸變色,湧進一百萬難民,葛量洪是很精明的殖民地官員,他讓難民佔山據地搭木屋,但葛量洪面對中國的赤色洪潮,在香港,他全力防護,東修西補,葛量洪保住香港,也功不可沒,但香港的殖民地制度,並無根本的改變,所以,葛量洪十年,守成有餘,開創不足,不成為一個「時代」。

但是麥理浩不同:廉政反貪、居屋、十年免費教育,麥理浩不但造就了暴動後香港的繁榮,還令香港人有了歸屬感:香港不再是難民的收容港了,香港是你的家園。所以,麥理浩十年,就是一個「時代」。
英國有「邱吉爾時代」、「戴卓爾夫人時代」,卻並無「馬卓安時代」、「貝利雅時代」。美國有「羅斯福時代」、「列根時代」,並無「克林頓時代」、「布殊時代」。

看看差利的電影「摩登時代」,或歐洲的「文藝復興時代」,你就明白要成為「時代」,有何資格。美國的「時代周刊」,名牌力有千鈞,即是此意。

中國大陸或有「毛澤東時代」,或有「鄧小平時代」,自此之後,胡錦濤溫家寶也幹了十年,大陸公認,十年虛耗,溫家寶的淚水,也自知是十年蹉跎,因此,下面的中國文人別擦鞋了,絕無「胡溫時代」。

習李一上台,就可稱為「中國進入習李時代」?香港的傳媒太假大空了,但不怪他們。香港本來就是一個文化充大頭,知識Hea泡沫的「國際大都會」,香港是一個賺錢做生意的地方,只要時時記住這一條,勿太認真,你就會時時嘻哈一笑的。

Labels: ,

Tuesday, March 19, 2013

「西方先進國家」

2013年03月19日

網絡遊戲,像馬克思主義毒素一樣,都是「西方先進國家」發明的,但「西方先進國家」很早就發現,這等新玩藝,其中有魔性。

向落後的國家批發出去之後,「西方先進國家」一直在研製解藥,愚昧的第三世界中毒,「西方」之所以「先進」,之所以吸引你將子女送去讀書,是因為「西方」有禦毒的抗體。

從電腦、手機到iPad,都是「西方先進國家」的創造,但是網迷成精,網精成魔,英國女小說家瑪麗雪萊,二百年前的小說「科學怪人」,已經警告:人創造了科技,但慎防科技回過頭來把人吃掉。「科學怪人」是不朽的文學作品,後來孕生了科幻電影「二○○一年太空漫遊」,「西方先進國家」不斷自警:要提防科技吞滅人性。

所以「西方先進國家」的美國,一方面發明了網絡電子遊戲──電子遊戲是一個科學怪人,牠誘發一名網迷的鬥心,在不斷的激怒之中,一回接一回,把他引進一個虛幻的無底洞,電子遊戲商賺了大錢,但西方的知識份子,想起希臘神話裡不斷向山上推石頭的悲劇英雄西息佛斯,很快就悟出其中的虛妄,於是,當中國的總理工作報告還在鼓勵GDP增幾多的時候,美國總統奧巴馬,早在競選時警告:學校要小心,不要讓小孩沉緬網絡。

今天,英美各地社區醫院的兒科、精神科、心理科,都有「網精子女」的治療,大學的學報,精神科的論文,用英文寫成,都有對青少年沉溺網幻性格錯亂的數字統計,定期向政府滙報。

譬如,賓夕凡尼亞州有一個民間組織,叫做KidsPeace,名下有一個網站,叫Teen Central,滙集專家,研究兒童迷網的危機。

香港的父母,總像自由行掃貨LV,勿以為子女打機,即是很In的追上潮流,切勿將「打機」當做「全球一體化」的語言,「中產」父母,與子女一起沉迷。子女上網,少了喧鬧,好讓父母可以在生活夾縫裡謀生。

香港特區和政府,還要推行學校用「電子教科書」,生怕落後於全世界。美國人由用中國的奴工造iPad和手機開始,商機無限,將當年的鴉片貿易,是一個巧局。

Labels: ,

Sunday, March 17, 2013

彭定康的預言

2013年03月17日

彭定康臨走那一年預言:將來香港的自由,不一定由中國來剝奪,而更有可能是香港一些人自己主動一點點來葬送。

彭定康做港督前,從未與中國人打交道,來香港五年,對香港中國問題的本質了解如此透澈,彭定康真是天才。

十五年來,香港人的生存空間和精神空間一點點蒸發掉,冷靜地想:確實是許多自以為有點知識的香港人自己葬送的。

譬如,香港的「知識份子」根本不懂何謂「文化」──香港開埠以來,重工商,崇金融,輕文史,不讀哲學。香港的教育制度從來不研究「文化」這個課題。但二十年來,一伙沒有基礎的「文化人」趕西方時尚,濫稱「文化研究」,這伙笨蛋,沾了點美國東岸左派學院的皮毛,在香港講「文化包容」。

「文化」是什麼,「包容」又是什麼,在歐洲,這是文藝復興之後五百年的大課題,人家有深度的思想品味基礎。正如Chanel香水和Godiva朱古力,歐洲名牌每家都有一二百年的歷史故事。但大陸的自由行掃貨名牌,香港的「知識份子」掃貨名詞,他們把白人的名牌名詞穿在身上,目的如一,並不是內心的欣賞,而是皮相的炫耀。

於是「文化包容」的吳三桂,歡天喜地打開了山海關。這下好:大陸豪客的生活習慣大亂香港,他們「包容」了大半天,地產商也學着「包容」,租金房價越來越漲,「知識份子」就黑起一張臉:我們可以逢迎遷就,我們包容可以,你們不可以市場自由,你們是吸血鬼。

香港的學者、文化人、傳媒,自我愚弄半天,直到他們的記者在北京被暴打,中國在香港的代理人說:「你們要入鄉隨俗」。

「文化人」一下子都懵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入鄉隨俗」和「文化包容」的語意學的關係,沒有想過哲學詭辯的正反邏輯陷阱,沒有想過所謂「文化」,延安出身的共產黨比你懂得多,對一群學藝未精的文化二毛子,輕輕可設置政治的騙局。

看到香港今天這等亂局,想起彭定康的預言,英國人精研歷史,深諳人性,彭定康多英明呀,而英國殖民地的「精英」,又是多虛妄多愚笨呀。

Labels: ,

Saturday, March 16, 2013

豬屍文化

2013年03月16日

上海黃浦江數千漂浮豬屍,極為壯觀。上海的官員說:沒有什麼特別啦,一直都是這樣子。

還是香港知識份子的「文化包容」理論好。遙觀上海的「豬屍文化」,一想到「文化包容」,「入鄉隨俗」,心境就會平和如水,不論對中國人的基因民族性,還是對中國豬的命運悲劇性,不涉情緒,公正客觀,都能由一個科學的制高點來觀賞。
首先是中國玄學:幾千頭豬屍漂下來,剛好在這個時候,由董仲舒或者香港車公廟的「籤象文化」來解析,「豬」、「朱」同音──中國有現今的「習李時代」,不久前有「胡溫時代」,再早一點,是「江朱時代」,黃浦江沒乾涸,大量豬屍,今年中國前總理朱鎔基先生要注意一點健康。

中國人都現實,只想到豬肉有沒有毒,江水會不會死。中國文化以儒、佛、道三宗而立,沒有人以佛教文化感憐這六千隻無辜的死豬,中國有許多和尚,沒有人為死豬超渡,這一點,揭示了什麼人道問題,反而應該最令西方文明國家不安。

中國豬比中國人無辜一百倍,因為豬是人養的,豬沒有污染環境,豬沒有得吃自助餐,沒有自選有毒的飼料,豬也沒有咬死幾個中國人之後而畏罪跳河自殺。這兩萬隻死豬唯一的錯,從佛學輪迴文化來看,是前生犯了許多罪孽:牠們前一輩子,可能是納粹的德軍,也可能是蘇聯的紅軍,其中有一隻,可能是赤柬的波爾布特,或者中國的毛×東、張春橋、江青、王洪文……加上「文革」武鬥裏死掉的紅衞兵,長長的名單推算下去,或許你會覺得,上游的嘉興,只慘死了兩萬隻豬,會不會死得太少了?

而且其中許多隻死豬,絕對不止投胎做中國豬一次,牠們前生的罪孽太重了,還要輪迴做中國豬許多許多次,從黃浦江呲牙裂嘴的泡浮下來,只是還不完的無數罪債之一。
除了佛學角度,Life of Pig這齣奇幻漂流戲,還有文學角度。我小時喜愛中國文學,看到黃浦江的豬屍南漂,我即刻想到杜甫的名句:「爾曹身與名俱裂,不廢江河萬古流。」

中國豬猶如此,功名和財富,能爭得幾多啊?天工開物,人生,真是短暫而渺小的。

Labels: ,

Friday, March 15, 2013

人畜有別

2013年03月15日

中國民族性有不可救藥的缺陷,最近,一些人向我道賀:「十多年前你已經這樣講了,但許多無知的人,說你『偏激』,現在,這個問題在全世界面前證實了,沒得好講了。你的堅持很可貴。」

我說:「沒什麼大不了。中國的人民日報也說:『要努力講真話』。十多年來,我只不過在堅持了『阿媽係女人』的一點常識真話。中國的馮小剛導演,最近也說:他也發現中國人的民族性有問題。沒有人說馮小剛『偏激』了。感謝中國政府的『自由行』,為我向香港人證實了此一文化論點。」

不過客觀、理性、公正、超然地看:中國對香港十分好了,開放自由行,越過邊境湧來的,至少是人,以及熱錢。

因為大陸人民,慘過香港人呵。譬如,這幾天的上海黃浦江上,漂浮着幾千隻黑髒的死豬,經調查,是從鄰近的嘉興漂過來的。原來嘉興在上游,許多養豬戶,不想負擔掩埋死豬的成本,於是他們發揚「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民族性,將死豬扔到河裏,漂去上海。

若受過一點邏輯訓練,再推理上去,就知道不對:豬偶爾死一兩隻,不構成處理成本負擔,死一大批,就有問題。不是有大瘟疫,就是飼料有毒,將豬集體感染,民族性的自私行為,層層剝開,必有更恐怖的真相。

果然,「嘉興日報」記者報道,一個月內,嘉興新豐鎮竹林村死了一萬八千隻豬。豬農管不了,將豬屍大批丟棄進河,於是連上海外灘的「景點」M on the Bund,西方人和一眾海歸高等中國人在喝香檳看風景時,也看到了如此「中國特色」的盛世奇景。

在古代中國,嘉興是文曲儒雅之鄉:士大夫如國學大師王國維、畫家豐子愷、唐代詩人劉禹錫,都是嘉興人,但今天士大夫已經絕種,愚昧貪婪的刁民和豬一樣繁殖。在髒劣的環境,中國乳豬吃有毒的飼料,中國嬰兒吃三聚氰胺,像英國作家歐威爾在「動物農莊」裏說的:「人和豬,你看我,我看你,再也分不出到底是人還是豬了。」

同是「南漂」,上海人得到的是死豬,香港人得到的是熱錢。人家多買兩罐奶粉,小孩在商場撒泡尿,香港人都大罵,看看黃浦江上的豬屍,香港人您身在福中呵,難怪十四億中國人,覺得很憤慨。

Labels: ,

Thursday, March 14, 2013

「愛」在巴黎

油尖多士
2013年03月14日

名導演漢尼卡電影《愛》,講一對夫婦老病離苦,獲今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平淡似水,但導演拍出懸疑,相愛到白頭,但遇上人生最大的恐懼之一,該如何收場?所有愛情都是悲劇,因為其中一個總要先走一步。

同一個故事,如果不是巴黎,換一個遠東的城市,就拍不成。電影裏這對夫婦,雞皮鶴髮,但人品端莊優雅,太太是鋼琴教師,家裏有書房,牆上掛滿畫,老先生炒掉不稱職的看護,即遭對方粗口辱罵,他也沒有跟下等人一般見識,更不會把八百歐羅丟到地下,叫她爬過去拾。

整齣電影幾乎只有一個景,沒有配樂,只偶爾伴以舒伯特的鋼琴曲。突然來幾幅油畫的大特寫,銀幕上一片寂靜無聲,這一刻,男主角的內心感受,語言跟音樂都無力表達,無聲勝有聲,是最震撼的幾分鐘。

老人遭社會漠視遺忘,漢尼卡是一個歐洲知識份子,對人性所知甚深。「愛」這種題材,能不能滿足吃爆谷、喝汽水、打機長大的一班觀眾?在別的地方,老闆不敢投資。

香港也有一齣《桃姐》,在文明社會有許多知音,葉德嫻獲封威尼斯影后。電影不僅是工業,還是一場綜合國力的競技,比試才華,不比財力,憑內涵境界決勝,這一點,香港人沒有交白卷。這是漢尼卡的「愛」,不用俊男美女,不靠大場面,是勝過所有大國億萬製作的原因。

Labels:

馮大導的大悟

2013年03月14日

中國導演馮小剛說:拍「一九四二」的時候,他明白了,中國人的問題,不一定是哪個政黨、哪套制度,而是民族性的問題。

馮大導講得沒錯。一個國家,即使出現獨裁的政黨,就像一個人得了癌症。癌症一個重要成因,是家族遺傳。

有的民族,癌症比率低,像日本。日本人飲食健康,鍾秀自然,喜愛茶道,又不會向下一代提供有毒污染食品,加上承傳了老莊的道家思想,並學得歐洲人的品味,大和民族心境平和,看破生死,即使地震災劫,毫不喧嘩慌亂,贏得美國和歐洲的尊敬。

日本的民族性,早年因固有蒙古利亞裔成吉思汗的殘暴,以及中國戰國時代武士的愚忠至勇,加上明治維新成功,驕奢不可一世,像白血球過多一樣,對外侵略,為鄰國造成危害。

可幸得到西方文明挽救,杜魯門和麥克阿瑟,保留日本天皇,日本人去除了蒙古利亞的基因,成為東西方文化優秀價值的典範。

賢如日本,也要經歷慘痛的「震盪療法」,歷盡艱劫,方得以躋身現代文明之列。民族性不如日本者,要自我改造更新,更是不必奢想。

中國的民族性,清末大量留學英美日本的知識份子,從孫中山、魯迅、林語堂、梁啟超、胡適到柏楊,早就看出有重大的先天缺陷。但是中國人絕不悔悟,他們不但自認為居世界之中,沒有問題,還用一種古怪的邏輯反駁,「你如果批評中國人,為什麼來生不投胎做歐洲人?」

中國民族性之愚蠻,我發覺,就在這基本一點:一,陳述中國人的愚陋,與是否預訂來世的國籍;二,論點不對,你可以用邏輯跟我辯,我下輩子投胎做歐洲人還是非洲人,是將來虛幻的事,與我現在的論點正誤,沒有關係。

但是因為其文化不擅辯論,其帝皇以誅心之論興文字獄,令大量中國文人的思想馴從如奴犬。世代派「留學生」,學西方人用iPad、穿LV,簡單如白痴,他們學不到西方的理性思維,還毀滅了自己祖輩地主和士大夫積存的優雅,儒、佛、道,全部消失。

中國人到今日,用錢從西方搬走奶粉,搬走Prada,但能挽救他們墮落的靈魂的價值,他們頑固地「不搬西方那一套」。對於任何批評,中國人因自以為是救世主,一概視之為「你眼紅我今日有錢」,致使漸在世上成為令人開始鄙厭的一個民族。所有國際公民,旁觀而自保,對此須有基本的認識。

Labels: ,

Wednesday, March 13, 2013

中國的民族性

2013年03月13日 蘋果日報 黃金冒險號

中國導演馮小剛先生公開要求,可否拍「文革」題材的電影。馮大導接受採訪,題為「人生能有幾個十八年」,講到拍「一九四二」的經驗,馮大導說:拍這齣戲,令他對中國人「民族性」的認識,得到了昇華:

「過去,我們會把一些苦難歸咎於制度或政黨,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是民族性本身的問題。」

許多中國文人很天真,他們認為,「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或者是所謂勤勞、勇敢的,之所以多災難,不是「列強」的侵略,就是皇權暴政。他們認為,中國人的「民族性」沒有問題,認為「民族性」出問題的,是將中國問題「簡單化」,而且「偏激」。

但是,馮小剛不是一個偏激的人,他是中國導演中少有會賺錢的同時,還能啟動大腦思考的人。以馮大導的大陸經歷,其實更早就可以悟到中國人的民族性天生有極大的黑暗面,但是一直忙着發財。中國人如果能讓你發財,民族性當然不錯,但大導人到了中年,終於也明白了,也是一個喜訊。

中國人的「民族」,由八成的農民組成,另外的是士大夫和地主,也演化為後來的「知識份子」和「資本家」。

中國民族的地主,基本上品格本來最好,勤懇持家,世代都是中國小農經濟的創造人。地主自己雖然不太有知識,但尊重知識,也能僱養一些讀書人。中國的士大夫,考科舉,一部份上了位做官,落第的留在原籍,替地主教下一代,本來這樣的制度很和諧。

但是中國的農民是劣質的:愚昧、自私、狹隘,中國政治的兩頭,上帝皇、下農民,其實一路貨色,因為帝皇絕大多數是農民出身,劉邦、朱元璋、洪秀全。中國的農民像孕育他們的黃河:別看他們平時愚魯恭順,但黃河氾濫時,都成巨災。

中國的民族性,問題先出在農民的劣質之上,愚昧和殘暴,是他們的兩面。然後是文人相輕的士大夫身上,他們缺了西方的邏輯教育,只有忠君的愚孝。地主反而最有人情味,也是中國儒家倫理的守護人。但是在馮大導活着的時代,地主像納粹時代的猶太人一樣,整個階級都屠滅淨盡,這就是馮小剛悟到中國民族性之黑暗災難的由來。當整個民族都是垃圾,牠有什麼能力推行民主?「留學」一百多年,學到了什麼?中國人想不通,馮大導想通了,好。

Labels: ,

Tuesday, March 12, 2013

限奶令闖的禍

油尖多士
2013年03月12日

奶粉大風暴,全國網民一面倒狠批梁班子。官方的《環球時報》,也對香港特區政府毫不客氣。正在北京開會的港區人大政協,「時窮節乃見」,正是考驗他們政治誠信膽識的時候。

除了范太敢點名《環球時報》而回擊,許多香港「精英」狀似「腳軟」,只向記者放風透露,中央對梁振英的「港人優先」,大有微言。

但中聯辦主任明明講過支持梁振英治港,並誇讚梁特首民望高。既然如此,中央應該對甚麼《環球時報》,以及網絡仇港惡毒言論,嚴加管束,保障梁振英權威,而不是任由其氾濫,令港區人大政協不辨風向,不知如何統一口徑。

梁班子「反水客」,大得香港人心。至於「傷害中國人民感情」,應該交由中央,遵循胡總「疏導、管理」的指示,譬如追捕散佈「仇港」訊帖的來源,抓幾百個遊街,控以「顛覆香港特區政府」也就是顛覆國家之罪,這些暴民,就會收聲。但中央甚麼也不做,任由內地網絡失控。不要告訴香港人,人民有「自由發聲」的權利,所有罵香港特區的噪音,不遭刪除,即是至少官方默許。

中國食品不安全,奶粉無公信力,不是香港人或梁振英造成的。井水從來不犯河水,但河水氾濫淹井,港媽港嬰的基本權益受威脅,梁振英就要堆沙包防洪,請問內地人民:這有甚麼錯?你《環球時報》竟然反港反梁,配合外國勢力,是甚麼居心,發甚麼瘋?

Labels:

「日落」文化

2013年03月12日

中國人骨髓裏天生崇洋,這一點很不好。不但農民爭購歐洲白人名牌,奶粉又要戀洋貨,「知識份子」的學術詞彙,尤愛模仿英國,像最近梁班子嚴打奶粉水貨客,立例限制,最多只准買兩罐,明明大得民心,卻有許多議員叫梁振英:限購的法例,要加上「日落條款」。

我聽了,覺得很困惑(即香港中環人說的「好Confused」,或者大陸北京人說的:「挺納悶」):從來只聽過中國父母有了兩文錢就搶着將子女送出去讀寄宿學校的「日不落帝國」,沒聽說過什麼「日落條款」。

問了一位在英國受過文明教育的大律師朋友,他說:日落條款,原文英文,叫Sunset Clause,即是一條法例,設下生效限期,到幾時為止,就像黃昏六點多鐘,日落一樣。

大律師朋友反嘲辱我:「陶生,這個詞彙你也沒聽說過?我以為你是在英國讀過書的呀?噢My God, You're still so Chinese.」

我接受批評,復以英式的邏輯思維想:幾時制訂「日落條款」,要看幾時中國的奶粉質素可以安全。中國的奶粉幾時安全,要看他們的奶粉藥品防疫檢定官員,幾時不受賄賂,而且,中國的奶粉商,幾時會擁有西方文明國家的那種人性。但是,賄賂是中國兩千年的文化國情,而且人性此一西方價值觀,大陸的領導人講過了,絕不照搬那一套,那麼你梁班子訂立什麼「日落條款」,有什麼意義?有一個時限,就有一群餓鬼看着手錶,再衝閘,再投胎,水貨客雲集邊境,枕戈待旦,就等你幾時「日落」。

有人說,中國社會很黑暗,此言未免偏見。但是,如果借用曹禺「日出」的名句:女主角陳白露,自殺之前,告訴她的女朋友「小東西」──「太陽昇起來了,黑暗留在後面,但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你香港什麼時候條款「日落」,要看什麼時候中國「日出」,但是一般的共識現在中國絕不黑暗,毛主席紅太陽,只有英帝國日落,日本日落,歐洲日落,中國經濟如日方中,中港一家人,你香港,日什麼落呀?

Labels: ,

Monday, March 11, 2013

家法制裁

2013年03月11日

香港保釣份子因探望劉霞女士,在北京被抓捕,TVB記者亦遭數名中國男子圍毆,香港人很氣憤。
這個姓楊的先生,身份是「保釣人士」。日中關係緊張,幾乎開戰,就是因為香港的「保釣」人士違反《基本法》,干預中國的外交國防事務,擅自闖入尖閣列島(亦即中國宣稱的釣魚島、台灣說的釣魚台)而起。
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經濟城市,不要搞太多政治,日中領土爭議,更是關你屁事。香港人理應對全世界都友善。「保釣份子」啟釁戰端,危害世界和平,這次回到大陸,受到中國公安制裁,令人想到,世上終有報應這回事。
至於電視台記者被毆,可不可以這樣看(Why not put it this way):香港的免費電視新聞台,愛國親中,早已調整了凡事不可以「西方觀點報道」的偏頗立場。他們認為,許多新聞,應該多從中國人的觀點來報道評論,這樣才會免於被英美的CNN和路透社洗腦。
這家新聞台的主管──香港人,你們實在太失憶了:許多年前,曾去北京專訪中國總理李鵬。李總理諄諄善誘,耐心解釋國家政策,而香港這位電視新聞工作者,一面笑咪咪的點頭,一面不作聲(當然,西方記者不是這樣,西方記者是要當場質疑的,但你是愛國的中國人嘛,對不?)
既早就是一家人了。所以,電視台記者在北京給幾個中國男人暴打一頓,可不可以客觀、公正、平衡、理性地看,這只是中國在執行家法?
祖國是母親。「打在兒身,痛在娘心」,香港「愛港力」在網頁說得好:要檢討一下,為什麼你被打。
不要問人家該不該打你,先反省你自己該不該打,媽媽打你,是想你懂事,母親一面打兒子,心裏一面在淌淚呵。國家打不打洋人呢?不打,因為白人不是炎黃子孫。多用一點北京才女賈小姐的中國角度,你不一定會得五萬元,但你會想通,省悟:「嘩,作為香港人,不,中國人,我的智商提高了,從此,我活得更自豪。」

Labels: ,

Sunday, March 10, 2013

幸福的媽咪

2013年03月10日

朋友的兒子考進了香港新界屯門的英國貴族哈羅國際寄宿學校,喜極而泣,打電話來報喜,比中六合彩多寶獎還雀躍。

我嚴肅地恭賀她,以及她的兒子,進屯門英國哈羅,僅次於在一九六○年,一顆非洲黑人的精子,能隔着大西洋游得進瑪莉蓮夢露子宮裏的卵子,她的兒子這一生,有望人格提昇,從此擁有不一樣的視域,真是叫人高興。

「我不只要他讀好書,進牛津劍橋,更重要的是,像一些有識之士說的,要改造他的基因,令他脫離愚昧,從此擁有西方人的邏輯和品味,這就好了。」朋友說。

我聽了,略為沉默。能在哈羅畢業,昇讀牛津,並不太難,但是要從基因上脫胎換骨,則萬中無一。西方文明國家有許多第一流的學校,都可以提供最佳的師資,但是,文化種裔的基因,往往根深蒂固,譬如瑞士伯恩的白人貴族學校,也取錄了北韓那個胖胖的少主,英國的哈羅,也取錄了第三世界高官的許多子女,但蒙古利亞裔的基因,從成吉思汗忽必烈那一支傳下來,中國俗話講得好:「龍生龍,鳳生鳳」,這個世界,物種是不平等的。她的兒子,即使在英國接受優越文化的開化,但將來回到他本來所屬的那個「三千年燦爛文化」,雖然說英文,穿西裝,一面蓄養奴隸,姦污幼女,收受賄賂,用鞭子抽下人,依然有很高的機會率。

畢竟赤柬的波爾布特、喬森潘,當年還留學法國呢。這就是基因天生的問題了。

不過,Well,能考得進去,不要管那麼多,第一步走對了。其他的事,留給英國人吧,讓英國人拯救你的下一代。英國人慈悲為懷,他們發明了達爾文的進化論,這一切,英國人嘴巴不會說,心裏都明白。

屯門山上,哈羅學校門口,勞斯萊斯和平治名車,接送子女,那條龍排得好長。至於山下的萬千窮人,住公屋劏房的,請努力積福吧,下一輩好另投胎。

「這一刻,你有感謝我們曾爵士嗎?」我提醒她:「翻身不忘共產黨,進了哈羅,也不忘當年批建的曾蔭權。你失憶了,是不是?不過我不怪你,這個時代流行失憶呀。」

Labels: ,

Saturday, March 09, 2013

文化人

2013年03月09日

怎樣才有資格做一個專業(Professional)的文化人(Cultural Man),最近社會終於形成共識(Consensus),就是在進行後殖民書寫(Post-colonial writing)的時候,一定要堅持華文和英語學術詞彙的並列(Juxtaposition)。

因為文化人的母親(Mother),在同性婚姻的後殖民性別論述(Gender statement)之中,已經不一定係女人(Woman),加上正如某標籤(labelled)為「香港第一才子」(First writing talent of Hong Kong)兼與阿叻同遊世界的文化人,時時強調的一點:中國小農社會,使用的語言詞彙,相當貧乏,未能體現西方現代文明的大量抽象學術詞彙(Abstract academic terms),加上以華文印刷的知識份子報紙(Intelligensia newspapers)長期藐視不識英文的中國農民讀者,認定不喝咖啡、不看法國電影,兼不閱讀城中知識份子報紙者,即屬隨地吐痰(Spit),縱容小朋友在商場排洩糞便(Release excrement)或小便(Urination)之自由行中國父母(Free-walking Chinese parents),所以,書寫時,一個華文名詞括號(Bracket)附加英文,不但可以增加報紙在中環的銷路(Circulation),更可令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中國小農官員加深印象(More impressed),視之為文明修養,會予以撥款。

但是,在華文傳媒打造這類世界性的文字平台,以一半的泡沫字數,搏取全數的文稿酬金,可以將中環精英(Central elites)及類知識份子(Pseudo-intellectual),當做笨蛋,但騙不到一個低俗的商人(vulgar merchant)。

這個商人名占美.黎(Jimmy Lai),又名肥佬黎(Fatty Lai)。

因為他會即刻打電話給名采的編輯,咆哮(以下為主觀想像性之虛擬對白):「陶傑X佢老味(Fxck his old taste)啦,喺度講乜春(Talk what spring)呀?明天起,咳咗佢啦!」

Labels: ,

Friday, March 08, 2013

合法歧視

2013年03月08日

梁班子限購大陸客買奶粉,最多兩罐,違法者抓獲罰款判囚,即刻遭到大陸報紙政治化情緒謾罵。

沒有什麼好罵的吧?罰則雖苛,這套法家的風格,中國人應該習慣。所謂「勸君少罵秦始皇」,因為「百代多行秦代制」,毛主席說的。沒有將違規賣奶粉的奸商抓起來腰斬,已經很文明。

到底是「港人優先」,還是「香港不可閉關鎖港」,此一問題,哲學層次,香港連領袖人才也沒有,何況哲學人才。梁振英再精於香港仔程度的「語言偽術」,對大陸人限購奶粉,用這一套招架比較吃力。因為你以為你不講理?一旦中國人民「同仇敵愾」起來,什麼「公知」呀,毛左糞青呀,罵罵咧咧起來,比你梁特首更不講理一百倍。

但是「時事評論家」(Commentator)不可以不講道理的,尤其是受過英語教育(English education),懂得很多英文學術詞彙的人。所以梁振英限奶衛粉,反水抗蝗,是正確的。

不錯,香港是個自由貿易港,但是,對於外來遊客購物,六百萬人口的瑞典與十四億人口的中國,是不一樣的。
首先,瑞典人絕不會湧來香港狂購廁紙和杯麵,因為瑞典的國民質素優越,沒有遍地的騙徒流氓,偽冒污染,由於先天無此誘因,假設明天真的有一團共二十名瑞典遊客,每人買三罐奶粉,梁班子絕不會抓捕,香港人也不會聲討。你可以說香港人「不愛國」,或說種族歧視亦可,一切只是常識判斷,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們是瑞典人。
因為中國總理溫家寶先生說過一句真言:任何小問題,在中國,乘以十三億,都成為大問題,溫總理從來沒有說在瑞典芬蘭,如果有人隨地丟垃圾,會成為大問題。因為整個歐洲人口也沒有十三億。所以,這個世界,國家之間是不平等的,中國可以發射核彈,但瑞典不可以。反過來,中國的「孔子和平獎」,用紅繩子綑着十萬人民幣獎賞給連戰,連戰不屑來拿;但瑞典頒個文學獎給莫言,你會光宗耀祖的全家都來,世事許多貌似不平等,其實都公正,這就是瑞典人而不是大陸中國人來香港可以買一百罐奶粉的原因。

Labels: ,

Thursday, March 07, 2013

爽論:尋求釋法以防中港奶水暴亂

2013年03月07日

梁班子嚴打水粉,兩罐上限,違者重罰,在司法配合、傳媒叫好之下,初見成效。梁特昨天宣佈喜訊:奶粉零售局面,已經回復正常。

經此一役,證明治亂世須用重典,今日奶粉,明日杯麵益力多,後天則衞生巾安全套,哪種日常用品遭到大陸客哄搶,梁班子就須限上額控購。即使大陸政局詭異,權力鬥爭激烈,梁特力控奶粉,慘遭中國毛左與反共「公知」聯合謾罵,毒咒其斷子絕孫,但同時大陸中央政府,也堅決支持梁特強勢施政。順乎香港民意的,就要堅持,否則二○一七年,即休想直選連任。

基本法研究中心主席胡漢清大律師則嚴正指出:限購奶粉,損害自由貿易,梁班子違反《基本法》第一百一十五條,遭梁特府駁斥。但胡大狀亦權威專家,不會出錯。關鍵在如筆者十年前如實指出:《基本法》遵照鄧小平「宜粗不宜細」之指示寫成,故充滿「差不多先生」式中國小農思維漏洞。鄧小平埋的地雷,與梁特與胡漢清無關。

因此若有大陸奶粉水客不服,可尋求司法覆核,而梁特亦可尋求中國釋法。只有釋法可定是非,否則大陸人民情緒進一步癲狂,在各地打砸周生生謝瑞麟、痛毆港客之日不遠。

Labels: ,

喝咖啡看好戲

2013年03月07日

英國朋友對中國富婆小甜甜的千億爭產案很感興趣:一名中國風水師,差一點就可以贏得了一個王國。最近,風水師棄中國玄學,改投西方基督,幾位英國朋友聽了,都連呼:Surprise。

我說:一點也不驚奇,如果我是他,明知自己手上的遺囑是真的,簽名也是真跡,但因中國人骨髓裏的鄙中崇洋DNA,至少三年前,我就會勾結西方外國勢力,宣布唾棄中國玄學文化,用洋人的基督教來反攻。

「就像太平天國的教主一樣?」英國朋友有學問,即刻撿到了線頭。

「不錯,中國人都絕望地崇洋, 」我說:「不論耶穌還是馬克思,只要那個神祇,皮膚是白的──我知道有一說耶穌是巴勒斯坦人,但我暫時借用美國共和黨讀者文摘六十年來推銷的形象版本,即耶穌是金髮藍眼睛的白人──中國人一定會膜拜,陳教主覺今是而昨非,雖然遲了一點,但Better late than never。」

「他可以召集香港的基督徒,包圍法院,以神的名義,宣告這位新加入的主內弟兄,不但無罪,而且那個小甜甜(Little Sweetie Sweetie)的財產,屬於教會,讓上帝來鬥爭對家幕後超強的政治力量。」英國朋友看得透澈,一語道破。

讀過西洋文學,都明白何謂「反諷」(Irony──對不起,近來時興,做文化人,一定要中文加串英語,以嚇唬不懂英文的中國農民讀者)。一千億的身家,最後落在一個新紀元(New Age)的風水師(Feng Shui Master)手上,就充滿反諷色彩。因此,這羣英國朋友(These British friends)和我一樣,中立而超然,而且愛看熱鬧地,絕不介意陳振聰先生大勝。

俄國革命前,沙皇尼古拉的皇后,也對一個叫拉普丁的玄學大師沉迷。拉普丁不但會塔羅牌,能知過去未來,而且為人有一股超然的魅力。當沙皇帶兵去了歐洲戰場打第一次世界大戰,沙后和一眾兒女、妃嬪,在冬宮裏天天奉拉普丁為國師,觀天象,說命理,成為一段文化佳話。

英國人對俄國史用功甚深,而且皇室有遠親關係,都知道沙后和拉普丁這段宮闈舊事,所以對中國小甜甜爭產案,路透社和金融時報都大感興趣,是正常的。

後來,沙俄皇室的貴族,眼看再鬧下去不像話,買兇將拉普丁刺殺。一年之後,沙俄皇朝也完蛋了。

讀文學和歷史,很有用處,讓我們身處高地,俯瞰一個又一個世代,重複愚蠢的動作,步向滅亡。跟外國朋友一起喝咖啡,這一次,不講法國電影,講太平天國和拉普丁。中產階級,生活態度,真是快活過神仙。

Labels: ,

Wednesday, March 06, 2013

爽論:《環時》與孔五毛的惡毒心腸

2013年03月06日

梁特府嚴打水粉,限額兩罐,果然傷害了中國人民感情,在兩會期間出現複雜動向。北大才子孔慶東不點名痛斥特府搞港獨,而有毛左軍方背景之《環球時報》更破口大罵梁特府「滑稽」,質問港人是否「賺錢也懶惰」。

孔才子可以是個人失控發神經,《環球時報》卻屬《人民日報》名下之官方喉舌,此等大批判,至少是代表了一股強大的勢力,與「中央支持梁振英治港」絕不和諧。

香港以出入口自由港開埠一百五十年,香港人對賺錢絕不懶惰,不必大陸人民來教香港怎樣賺錢。相反,《環球時報》以毛左路線辦報,應該學習毛左當年抵制西方帝國主義洋奴哲學,自力更生,首要不吃西方洋奶。

候任總理李克強說得好:奶粉即使假冒,不一定有害。奶粉有點雜質有甚麼大不了?意思是警告中國人民要有骨氣,「愛祖國」,一定要以「用國貨」來體現,這是起碼常識。《環球時報》不呼籲中國人民喝母乳,反而鼓動中國人來香港搶洋粉,完全不知廉恥為何物。

香港人要嚴重警告大陸毛左,停止河水犯井水,詛咒梁班子絕子絕孫,馬上戒除搶洋奶粉的漢奸行為,不許再侮辱香港梁特區班子,並企圖製造中央分裂的形象。中國奶粉再壞,壞不過你們的思維,梁班子再「港獨」,毒不過你們五毛的心腸。

Labels: ,

Tuesday, March 05, 2013

爽論:陳振聰過底改信基督的啟示

2013年03月05日

玄學大師陳振聰先生突然皈依基督,並即時取教名彼得。陳彼得從此信奉主 ,香港基督教徒,多了一個兄弟,不妨多加支持,若陳先生的遺產官司可以順利依法打贏,榮耀歸於主,相信陳彼得弟兄當會樂於捐獻。

陳君手持之甜甜遺囑,中環精英以邏輯常識判斷,許多私下都相信是真迹,只因為中國政治理由(香港三權配合,聽命於國家大局利益,此亦理所當然),加上民粹公審,陳振聰實在「唔好彩」。此案如果發生在英國,陳君當早已勝訴,但中國國情,「顧全大局」第一,「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第二,中國人口講愛國,實將仔女送英國之外,極為鄙視中國玄學專業人士之風水先生第三,所以陳大師必輸。

既然風水佬受中國人歧視,一概當做小農低俗品味,陳君迎合中國人巿場,即改投西方白人耶穌文明,並順便一腳將中國風水定性為撒旦文化範疇,誘人墮落魔道,此亦情有可原。香港法官俱受白人教育,所謂「人心未真正回歸」,見陳氏投奔耶穌,改邪歸正,當產生良好觀感,審判對陳彼得有利。

甚麼種生基、擺三煞陣,求觀音拜猴王之類,最近北京才女賈某痛斥香港人品味惡俗,此一訓示,不排除令陳振聰有所悟化。基督教是美國的國教,品味極為高尚,陳彼得若可影響香港下一代包括導演彭浩翔,克服大陸賈才女所指的集體恐懼,並在本土評審林沛理帶領下多讀中英文對照之新約聖經,多祈禱,少揼骨按摩講粗口,則不但梁班子有得救,香港一定可以與中國「習李新政」同步邁進。

Labels: ,

Monday, March 04, 2013

文化人與崇洋

2013年03月04日

一宗「藝評」醜聞,掀起被頭,才女加評審主席男一名,順籐摸瓜般同遭「抓獲」。利益輸送是赤裸裸的,此一「文壇盛事」,一時引起圍觀。

一位了解中國極有見地的朋友說:以中國的潛規則,這對男女,將來會有官做,一個一旦「住滿七年」,成為「香港人」,會是特區教育局的「政治助理」,另一個將會是創建「特區文化主體性」的「文化領導」,像以前的周揚。

周揚此一中國「文藝評論家」,稱為「文藝沙皇」。周揚是毛主席御點的一名文藝家奴,五六十年代的文藝大批判,包括「胡風反革命集團」案,「丁玲反黨事件」,都由周揚執行。但剃人頭者的周揚後來也被他的毛主席打為「反黨」,坐了十年大牢。

香港這位評審「主席」,確實有周揚的潛質,但是我認為有一大缺點,這位主席太過崇洋,文字夾雜大量英語詞彙。如果我是他的共產黨上司,看見這種中國方塊與英文字母雜交的「論述」,會很礙眼,譬如:「文化(culture)的主體性(subjectivity),如果撇開『他者』(otherness)的上層界定(upper-level definition)、飲食文明(food-and-beverage civilization)來區分(differentiate),則中國人(Chinese)用筷子(chopsticks)進食(eat),西方人(Westerner)用刀叉(knife and fork),未嘗不是一種結構性(structuralistic)的後殖民特徵(post-colonial characteristic)。」

這類高深的論文,由於有學術見地,長期在「文人辦報」的一份「知識份子報紙」成為生招牌,而且該報最近加價至八元,售價與其「文化評論」聖誕樹上掛着的英文學術詞彙成正比,雖然也「一分錢、一分貨」,但是我覺得,這位主席踏着儍呼呼的「知識份子報紙」烏龜背過河,至今雖然成功,但欲更上一層樓岸,要戒崇洋,嘗試努力把英文學術名詞(jargons)都進行刪除(delete),將會是更有建設性(more constructive)的做法(method)。

真的,我沒有騙你。

Labels: ,

爽論:外抗粉賊內防奶奸港人撐梁班

2013年03月04日

梁特府嚴打大陸奶粉水貨客,限令購粉上限兩罐,遭到大陸民間情緒性劇烈反彈,大罵「制訂這個政策的人應該絕子絕孫」,亦即詛咒梁振英及其班子絕子絕孫,其缺乏起碼的教養,令人發笑。

大陸網民顛倒是非,竟煽動一場「良心奶粉走私運動」,以譴責梁班子「不顧大陸同胞死活」,已跡近瘋狂。這些大陸中國人染有香港「藝評醜聞」類型的「五毛五萬」變種思維病毒,即只一味指罵香港人低俗、無良心,毫不檢討當年的「沙士」正是由大陸食果子貍傳來,害死近三百條香港人命,今日又活剝燒烤蝙蝠,應該絕子絕孫的,不是梁振英及其班子,而是這等野蠻人。

民生無小事,限購兩罐奶粉,得到港人支持。大陸網民如果膽敢勾結香港的左膠社會福利「包容」份子搞甚麼「良心奶粉走私」,香港人必定嚴陣以待堅決反擊,內除奶奸,外抗粉敵,團結在梁班子的入境處周圍,打贏這場神聖的奶粉保衞戰,為協助維穩國際奶粉價格,作出文明世界應有的貢獻。

Labels: ,

Sunday, March 03, 2013

天各一方

2013年03月03日

網上有一篇據稱是日本人的網評,譯成中文,題為「跟中國人辯論是浪費時間」,回應中國民間的反日情緒:

「中國人看事情,喜歡看表面,一些中國人總要找一些事情來諷刺挖苦、譬如日本首相一年換一個這種事。我會用笑話來解釋:內褲一年換一條固然不好,卻總比數十年穿一條內褲衛生得多。

「又譬如日本的AV。在日本,這是合法的,開放的,但日本法律又是嚴格的,不會把強姦變成嫖宿幼女。這些事情見得多,也就沒興趣回應了。不與中國人辯論,是跟中國人相處需要遵守的原則,因為是浪費時間。」

此一文牘,寫得很cool,最近在網上熱傳,難怪不論中國如何囂罵反日,日本民間沉默不發一言──你在東莞砸中國人買的日本汽車,我在日本絕不會燒你中國人開的中華料理,也不會追打僑居日本的中國人報復,日本是一個成熟的民族。

香港的「藝評醜聞」,證實了日本這篇網論的觀點。不要跟中國人,尤其是洗了腦的中國人辯論,因為是浪費時間。

洗過腦的中國式邏輯,是很奇怪的,譬如:「藝評事件」的女主角終於申辯了,她說,我評香港電影低俗,香港人那麼憤怒,是不是我說中了?

如果「你憤怒」等同「我說中」,那麼日本否認有「南京大屠殺」,中國人也很憤怒,是不是等同日本說對了,確實沒有南京大屠殺?

日本說尖閣列島是日本領土,中國人也很憤怒,燒砸暴亂,日本人確實說中了事實,尖閣列島是日本領土。

這位北京小妹的腦袋是如何構造的?令人感到很好奇。觀點站不住腳,她楚楚可憐說:我的出發點,是想香港電影好。

毛主席大躍進,餓死幾千萬人,但「出發點還是好的」,這是中國大陸許多人的「思考」方式,如果這就是「思考」的話。同理,日本發動大東亞聖戰,當初是協助亞洲人趕跑英、法、荷蘭等白人帝國主義者「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緬甸的民族英雄昂山、印尼國父蘇加諾,中國的汪精衛,也很認同日本的「出發點」,何嘗不好?

不要跟中國人辯論,與中國人相處,專注飲食、唱K、購物,講這類話題,最安全,你不會傷害他,他也感覺好。

Labels: ,

Saturday, March 02, 2013

中產階級

2013年03月02日

財政司曾俊華論中產階級,說:中產跟收入不一定有關,中產階級是一種生活態度。

曾司長補充:「喝咖啡、看法國電影,就算是中產。」

曾司長說得沒錯。中產階級是一種Lifestyle,大家與其罵曾司長,不妨深思一下曾先生的意義。

香港的一些影評人,平時穿一對涼鞋,揹個背包,法國電影倒背如流,喝咖啡,雖無月入四十萬,但與高達神交,絕對是中產階級。

相反,尖沙咀廣東道一掃貨就是一百多萬元人民幣的,永遠是中國農民。而農民(Peasant),舉世公認,不是中產階級。

當然還可以補充。譬如,本來,至少供得起一名子女去英國寄宿學校讀書的,也算中產階級,但自從尖沙咀廣東道的自由行客,也將一大堆叫毛毛、羊羊、瓜瓜、果果的陝北味道的子女斥巨資送去英國寄宿學校了,我認為這個條件應予剔除。

中產階級不是都嚴肅的,也看喜劇。中產階級應該喜歡法國的積大地(Jacques Tati),而拒絕中國的趙本山與小沈陽──Oh no,您又來了,不,這與「愛國」不「愛國無關」(By the way,中產階級最不Concerned的事,就是「愛國」),而是他讀過一點阿里士多德,知道「喜劇」(Comedy)和「滑稽戲」(Burlesque)的分別。

中產階級家中至少會訂閱一本英文雜誌,而我會說,低調地看英國「觀察家」(Spectator)的,是中產階級;而訂閱「新聞周刊」(Newsweek)而到處告訴人的,是「渴望做中產階級而未得者」(A Middle-class Wannabe)。

中產階級會時時是尖沙咀文化中心的座上客,尤其是當倫敦交響樂團來了,他會託文化中心的總經理好友,憑關係訂兩張票(要付錢的),而當他得悉文化中心竟然也上演中國革命樣板戲「白毛女」,而經理朋友帶着嘲諷的口吻問他要不要免費票,他會笑笑,反問:Oh my God, are you kidding?

中產階級確實愛喝咖啡,但更重要的是喝咖啡時談論是何話題。一面喝咖啡,一面講買不買中移動股票,不是真正的中產階級。講最近上映的「驚慄大師」,然後談論杜魯福當年如何訪問希治閣,就是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當然可以是華人,但一定要是自由主義者。他自認Liberal,但時時要說:「我不是種族主義(I am not a racist),但我真的頂唔順那些說話喧嘩和讓小孩在地鐵解手的民族。」記住,中產階級不說「大便」,更不講Shit,而是,他對消失了的中文尚有研究,叫「解手」。

Labels: ,

Friday, March 01, 2013

這裏是香港

2013年03月01日

「低俗喜劇」遭到京女在香港的政治獎金批判,明眼人一看,當事人之背景、批判的「平台」,什麼人給的錢,哪類人「評審」,其中糾結的近親雜交、體液交染,就知道不止「愚昧」兩字之簡單,香港人天真,悟不出其中還有許多深層的名堂。

電影不止是娛樂,你以為是,有人認為是政治,政治講控制,偏偏創作是最講個性的營生,寇比力克、塔倫天奴、高恩兄弟,西方文化之所以成為全球理所當然的「霸權」,是因為西方文明國家,容許個性發揮,擁有自由。

即使以「藝評醜聞」這件事最表層而論:一個大陸的年輕人,來香港,見識「兩制」,理應明白香港的電影,既有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有許鞍華的「桃姐」,當然也有周星馳的「審死官」,以及彭浩翔的「低俗喜劇」。

在這方面,香港有幸經歷過英國的開化──英國電影有大衛連的「沙漠梟雄」,也有諷刺喜劇「不文山」(Benny Hill Show)、「小不列顛」(Little Britain)、「大鈍裁者」,有羅蘭士奧利花,也有戇豆先生。香港像英國一樣,不接受什麼「大一統」、「主旋律」、「思想與中央保持一致」,所以不會像「藝評醜聞」那個女主角一樣,天生「延安文藝座談會」的遺傳基因,來到香港,指指點點,像畫家黃永玉說的:「一伙吐痰的人,想管一大幫不吐痰的人」。

香港是香港,拍戲要「負責任」?不可以「侮辱」誰?笑話。保證票房回本,受市場歡迎,老闆賺錢,就是負責任。大陸電影「泰囧」,侮辱泰國人,品味一樣低俗,在中國大陸,票房十二億。

任何來自大陸的「文化研究生」,與香港的「文化人」,指控香港「低俗」之同時,想一想他們的「祖國」品味有多高尚?非要戳破那層薄薄的紙,惹得一身騷,也真儍。

Labels: ,